时光回到五年前,那时作为无锡第二期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的线路之一的地铁4号线一期工程在前期工作中遇到了最大的难题,就是无法确定车辆段的选址。在网络化运营资源共享尚未实现以前,每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都要配置1个车辆段和1个停车场,其中车辆段是整条线路运营维护的基础,尤为重要。经过几次三番研究,最终选择了将地铁4号线的车辆段设置在具区路和贡湖大道交界处的中瑞生态城地块内。但问题并未迎刃而解,选址问题解决后,关于中瑞生态城的新课题又接踵而至。
无锡中瑞生态城是中瑞国家级合作发展绿色经济和低碳技术的落脚点,太湖新城的点睛之笔。该项目不仅意义重要,而且有可持续的城市功能、生态环境、能源利用、水资源利用、固废处理、绿色交通、建筑设计七方面的硬件和管理指标要求。这给坐落于生态城的具区路车辆段设计、建设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为此,无锡地铁集团借鉴雪浪坪天空树地铁上盖开发的经验,邀请全球领先设计团队开展生态设计,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接触到了国际正在研究中的绿色建筑和WELL健康社区指标,比较符合中瑞生态城的建设定位和发展方向。经过与清华大学合作和研究后,发现目前的国际国内虽有多种绿色建筑指标,但尚无基于人居体验的可实行的WELL指标体系。
挑战中蕴含更大机遇。如何推动中瑞生态城和具区路车辆段两个项目、两套标准的融合推进?看似没有现成的参照体系,巨大的挑战也意味着空前的机遇。
第一步是路径。调研国际国内,虽然绿色建筑标准很多,但目前尚无绿色社区的标准。也就是说,目前现存的生态指标立足点依然是在建筑上、硬件上、物质上,尚未真正从以人为本角度出发,尚未真正落地到市民的幸福感和精神层面更高层次的获得感上。无锡地铁与中瑞生态城的结合就为创造立足于人的幸福WELL指标体系提供了难得的平台。一方面无锡地铁作为民生服务行业、又具备了国内实施上盖物业开发的成功经验,是“人与人”和谐共处的纽带。另一方面中瑞生态城的生态要求契合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两套体系互为补充、互为交织,两项结合、互为融合,就为构建“人与人、人与自然”两个层次的和谐共生体系提供了可探索的平台。
第二步是定位。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该项精神给中瑞生态城地铁TOD项目确立了第二个主题词“幸福”。立足中瑞生态城的定位,确立了中瑞生态城地铁TOD项目的第一个主题词“生态”。依托当前城市轨道交通智慧产业发展和无锡物联网、互联网产业的区位优势,确定了中瑞生态城地铁TOD项目的第三个关键词“智慧”。这就是“生态、幸福、智慧”三个主题的由来。
第三步是成果。无锡地铁集团联合国内专业TOD开发商北京京投和国内车辆段综合工程施工经验丰富的中铁四局,三家国企共同打造中瑞生态城地铁TOD项目,并不是要打造一个房地产的产品,而是为了塑造一种全新的满足于人们幸福居住的环境。从雪浪坪天空树、到具区路中瑞生态城地铁TOD项目,它们在无锡地图的同一横坐标上,但意义是完全不同的。如果说,在地铁1号线雪浪坪停车场上盖时期,我们是在寻求对香港“地铁+物业”模式的复制,那么到了地铁4号线具区路车辆段上盖的今天,我们是在进行着一场探索城市、社区和人居时代幸福内涵的“实验”。
回顾这几年来,从具区路车辆段的选址,到中瑞生态城低碳指标的实现,再到“生态、幸福、智慧”WELL社区的探索,可以说,在机缘巧合的碰撞中找到了轨道交通与生态、幸福、智慧人居的结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