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太湖周刊

还账

  □王 伟

  我所在的派出所曾接到一封外地来信,大致内容是请求我们帮助寻找几十年前的东风齿轮厂。这种求助根本没有由头,而且时间相隔太久,民警也无能为力,只好先搁置下来。

  过了一个多月,有个50多岁的赵姓汉子从河北石家庄风尘仆仆来到所里,说那封信是他写的,为的是完成他父亲的一个心愿。见迟迟没有回音,他就带着父亲专程赶到无锡打听消息。

  60多年前,老赵从老家考入无锡一所学校。转眼几年过去,毕业离校的日子就在眼前。那时国家正在困难时期,老赵家里人口多、负担重,弟弟来信说家里快揭不开锅了。看过家信,老赵心里不是滋味。那年头上大学国家发放助学金,在学校比老家日子稍好点,但他也没有能力帮助家里。

  老赵在一次外出时路过东风齿轮厂,正碰上有辆卡车拉了一批产品出厂,由于路上颠簸,车上掉落两个没有拴好的铜件。老赵看到后赶紧捡起来,脱下外衣裹住,往回走准备归还齿轮厂。别人一看包裹的衣服上别着校徽非常相信他,也就走开了。老赵走着走着,想起家里的困难,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打消了完璧归赵的念头,悄悄抄小路返回学校,把铜件夹藏在了行李里面。

  老赵毕业回家后,把铜件卖给了废品收购站,缓解了燃眉之急,帮助全家熬过了最艰难的日子。可是,老赵从此背上了心理包袱。

  如今,老赵已是80岁高龄,身体状况大不如前,行动越来越不方便,已经不能独自外出了。他把儿子叫到身边,一五一十述说此事,提出要来无锡一趟,务必要找到东风齿轮厂,当面给人家赔礼道歉。60年沧桑巨变,大赵在网上查询很久,也向无锡的客户打听过,却始终没有找到齿轮厂,就连齿轮厂门前的马路也人间蒸发了。

  大赵劝父亲别白费劲了,说根本找不到的。老赵吹胡子瞪眼,说再不抓紧解开这个心结,只怕永远来不及了。大赵不知道该怎么办,只好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向原齿轮厂所在位置的派出所求助。

  说实话,我们也是第一次碰到这种事情。事发年代久远,在档案室里翻找很久,也没找到当时的报案记录,于是所长让我找当年在所里工作的退休民警了解此事。从他们口中得知,东风齿轮厂几经更名和重组,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破产清算,原来的厂址现在成了一个住宅小区。不过,有位退休民警听说过齿轮厂曾丢失铜件,却没有报案,依稀记得当事驾驶员姓朱,他认识对方的侄子。虽然厂子倒闭了,但人还能找到,或许可以帮上忙。

  第二天傍晚,我接到一个男人的电话,说他就是我们要找的驾驶员老朱的小儿子,如今开了家咖啡馆,欢迎赵家父子过去坐坐。下班后,我带着赵家父子一起到了咖啡馆。朱老板告诉我们:他父亲当时发现丢失铜件后吓出一身冷汗,立即一路往回走,边找边打听。有人反映是一位大学生捡走的,这会儿应该还到厂里了。回到工厂,领导说根本没这回事。幸好民风淳朴,大家不相信驾驶员会监守自盗,也不相信大学生会顺手牵羊,便没有报案。但是,不管怎么说,铜件是在老朱手里丢失的,处罚是逃不掉的,他由此被降了一级工资。

  听了这话,老赵紧紧握住朱老板的手,反复念叨:“我来晚了!我来晚了!我给你家惹下这么大的麻烦,真不应该啊!”

  老赵想见一见老朱。朱老板说,老朱已经过世5年,如果活到现在,该有93岁了。吃过饭,老赵执意要按自己的标准付钱,不消说,包含了对老朱的补偿。

  在送赵家父子回宾馆的路上,朱老板打来电话,说他父亲在世时经常对子女提及此事,但从不咒骂捡去铜件的人,只是一个劲儿地说:“那时候大家都过得挺不容易,谁没有犯错的时候呢?能饶人处,就要体谅别人的难处。”老赵听完,当即老泪纵横,使劲点头说:“嗯,人不在了,但账不能赖。有生之年我要是还能来无锡,我还会来你店里做客。”

  这是我听说的最有温度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