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时评

把书香播撒在群众身边

  □ 田 路

  近日,在人头攒动的朝阳农贸市场,无锡市图书馆与无锡朝阳集团合作共建的“三悦空间”正式启用,据悉,这是省内首家将公共图书馆服务植入市民菜篮子的公益项目。在人流密集场所,植入文化元素,提供图书阅读服务,这不仅是一个为民服务的暖心之举,更是一个推进全民阅读的创新之举。这样的做法形式新颖、便民惠民,值得点赞。

  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包含了更多文化期待。这需要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而众多的文化活动中,最是“书香”能致远。“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的重要性已毋庸置疑,对于一个人而言,是增知求识、修身养性、成长进步的重要途径,对于一个地方来说,则是提升品位、涵养文明、树立新风的有效举措。

  诚然,现在的阅读,已不仅仅指读纸质书,拿着手机、对着电脑,打开微信、点击网页,都可以实现轻松阅读。但“读屏”时代,公共图书馆的作用依然无可取代,特别是去图书馆阅读纸质图书,仍是现今很多人的阅读首选。然而,相对人们对阅读需求的增长,基层公共阅读场所不足的问题则令人堪忧,群众举步可就的家门口阅读场所数量还远远不够。

  其实,无锡不少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都有很好的做法,有的单位建立了专门的图书阅览室,还与当地图书馆达成合作协议,定期更新交换书籍;有的单位创新方法、“一室多用”,比如在党团活动室设立“小小读书角”,为大家读书、学习和交流提供有益平台。但是,很多基层群众的阅读场所选择余地就比较小,除了部分社区建立了条件有限的阅读室,群众要看书只能选择去条件相对较远的图书馆。试想,如果为读本自己心仪的书,花很长时间坐公交、转地铁才能实现,那么即使读书需求再强烈,常常也只能望“馆”兴叹,在疲于奔波中慢慢放弃进图书馆阅读的习惯。

  探索建立基层图书场所建设和服务的新模式,就是要把更多的公共阅读场所建在群众家门口,把更多图书资源送到群众身边,这既是一项民心工程,彰显着城市的温度,更是关系地方未来发展的基础工程。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立足实际,着眼长远,完善顶层设计,加强部门联动,创新方法机制。

  当然,要建设更多便民亲民、高效便捷的阅读场所,还要摸准群众诉求、强化问题导向、坚持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各种创新举措,不断延伸公共阅读服务触角,有效融入群众日常生活,最终形成覆盖面广、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满足群众多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阅读需求。

  (作者单位:无锡市农业农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