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计军
高新技术企业是技术创新的重要源头和科技成果转化的直接载体,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对地区经济发展具有较强拉动作用。近几年,无锡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核心战略,推出系列扶持政策,厚植创业创新土壤,科技部门也提供了诸多优质服务,使得高新技术企业获得了快速发展,为全市产业转型、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但对比周边苏州、南京等城市,无锡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潜力还存在明显的不足,亟需多措并举做好高质量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工作。
对比周边:无锡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要奋起直追
无锡高新技术企业一直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发展核心,积极转变发展方式,经济总量快速增长,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总体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具体来看,呈现出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
无锡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幅大,且增速呈加快趋势。截至2020年底,全市有效期内的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030家,比2019年净增1246家,净增长率为44.8%。
无锡高新技术企业经济总量增长多。2019年2784家高新技术企业创造的利润达到515.70亿元,同比增长17.82%;营业收入达到6768.96亿元,同比增长16.02%。
无锡高新技术企业人才集聚好。截至2019年底,无锡高新技术企业吸纳从业人员47.6万人,同比增长11.36%。从事科技活动人员数达10.4万人,同比增长13.63%,人才集聚效应明显。
无锡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成果显著。2019年高新技术企业专利申请数22804件,同比增长16.31%,期末拥有有效专利数81148件,同比增长28.18%。
虽然无锡高新技术企业近年来发展态势较好,但对标周边南京、苏州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指标来看,还存在一些不足:
高新技术企业总量不够多。从总量上看,2020年与苏州差距拉大到5742家,与南京差距超过2500家;从当年净增数看,2020年苏州净增高新技术企业2720家,南京净增高新技术企业1800多家,无锡净增高新技术企业为1246家。可以看出,无论是总量还是年净增数,无锡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与苏州、南京都有不小差距。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不够高。2019年苏州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49.4%,南京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51.32%,无锡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低于苏州、南京,为45.59%。
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源头”不足。科技型中小企业是高新技术企业的重要源泉,从科技型中小企业看,截至2019年底,苏州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5183家,南京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6690家,无锡只有3706家。
创新型龙头企业引领不明显。从2019江苏省创新型企业100强榜单来看,南京入围25家、苏州入围24家,无锡只有11家。
科技创新资源薄弱。截至2019年底,南京市有普通高等学校53所(不含部队院校),苏州市有普通高等学校26所,无锡市共有普通高等学校12所。在普通高校数量上,无锡相比南京、苏州明显偏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无锡科技创新人才、技术的“产量”。
多管齐下:高质量培育无锡高新技术企业
针对无锡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潜力不足的问题,应引育并举、加强政产学合作,使无锡的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迈上更高台阶。
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打造创新型领军企业。将创新型企业培育视为一个持久的动态过程,开展潜在创新型领军企业摸底工作,建立创新型领军企业种子储备库和潜在创新型领军企业名单。把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工作前移,打造国家创新创业高地,聚集人才、资本、文化等创新要素,形成良好创业生态,大力引进国内外顶级孵化器,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创业”的孵化链条,提升科技服务能力。遵循企业成长规律,进一步强化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积极落实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加计扣除政策,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研发活动,提高实际发生研发费用扣除比例。同时要在政策宣传、政策落实和督促检查上下功夫,加强引导培育,提高行政服务水平,切实优化政策服务软环境。软硬环境一起抓,营造有利于创新型企业成长的整体政策环境,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夯实基础。
加大科技招商力度,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近年来,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势力抬头,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无锡要“不畏挑战、顶风前行”,做大做强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技术、生物医药等高新产业。无锡市以物联网为龙头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迅猛,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要以物联网产业的高速发展来带动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技术、新材料技术、电子信息技术领域产业的发展,努力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同时,要加大生物医药和航空航天等领域的招商力度,积极与国内外生物医药技术和航空航天技术相关的公司、研发机构和人才团队取得沟通、广泛交流,争取引进一批研发实力雄厚、创新动力强、管理水平高的优质企业和优秀人才。
发挥高新区的示范作用,打造高新技术企业摇篮。高新技术开发区是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的沃土,从数据来看,无锡高新区、江阴高新区和宜兴环科园三个国家级高新区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和企业规模都领先全市,要充分发挥高新区的核心载体功能,依托各级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等科技园区,进一步集聚创新资源,建设高质量的创业企业孵育基地,打造高品质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让高新区成为高新技术企业的优质育床,进而 “树标杆、立榜样”,带动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工作。
立足长三角一体化,开展政产学合作。进一步加强与南京、上海、杭州的高校和研究院所政产学合作,聚焦高质量发展、专业化技术服务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强与周边产业的交流,如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相关企业或产业协会,从产业鸿沟、城市优势、堵点疏通、就业责任等多个方面取真经;扩大苏南全球创客大赛(中国无锡科技创新创业大赛)影响力,紧扣无锡产业,突出创新文化软实力;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将“创新、创新、再创新”从概念性战略拓展到现实版图的上市,集中优势力量培育一批在太湖湾科创带中具有辐射作用的龙头产业。
(作者单位:无锡市科技创新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