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晓华
全球产业分工遵循效率优先的逻辑。在考虑运输、通信等交易成本的前提下,全球价值链片段化,每个环节都被配置到拥有最符合其投入要素禀赋的地区,从而实现最终产品交付的成本最小化,这就形成了发达国家从事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发展中国家从事加工组装的全球价值链分工格局。虽然在高度全球分工的条件下,供应链偶尔也会遇到因自然灾害、贸易冲突等原因造成的局部问题,但总体上看能够保持顺畅运转。
然而,新冠肺炎疫情波及面大、持续时间长,对供应链的影响更加严重和持久,供应链安全的重要性凸显。全球分布的供应链由于要经过多个国家的许多工厂、诸多运输环节,因此在面对疫情冲击时,由于空间距离长、环节多而造成的脆弱性就暴露出来了。许多国家和跨国公司开始反思供应链过于集中带来的风险,考虑推动供应链上的企业回归本土以及推动供应来源的多元化。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工业国,一些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正在考虑在中国之外培育新的供应来源。但实现供应链的多元化、本土化要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而且投资大、历时久。目前,凭借着完整的产业体系、庞大的国内市场,我国仍将继续成为全球生产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原载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