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会安
清明时节即将来临,谚语说:“清明无客不思家”,许多人都要回家祭祖扫墓。因距家千里之遥,我很少回老家祭拜,尤其是在父亲过世三年以后,我回家的次数更是屈指可数。父亲离开我们二十多年了,但他从未走出我的记忆,我也一直用自己的方式缅怀着父亲。
父亲是个农民,每年清明前后,村头的小菜园就成了父亲的小战场。除草、翻土、覆膜、播种,忙得不亦乐乎。过了不久,菜园里就变得绿莹莹的,什么小青菜、豆角、黄瓜、韭菜等应有尽有。接下来,他更忙碌了,施肥、浇水、拔草、搭架……我家的饭桌也由此变得有色有味起来,这个小菜园连同父亲躬身劳作的身影一起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印在了我的脑海。成家后,门前正好有一小块空地,开垦后,每年清明假期,我就学着父亲的样子,修整土地,种各种蔬菜,体验并走进父亲当年的生活,来寄托对父亲深深的思念。
父亲爱吃野菜。他曾说,那些年,家里穷,没得吃,多亏野菜,养活了咱一大家子人啊!入春后,他总会去后山挖荠菜、面条棵、水萝卜棵等野菜,然后或做菜馍或做包子或蒸着吃,味道相当鲜美。我也一直铭记并继承着父亲这个爱好。清明时节,我总会和妻子骑车去郊外挖野菜,做父亲最爱吃的野味,连同一些供品,放在挂有他遗像的案台上来祭拜他。而看着照片上他瘦骨嶙峋的样子,我就会想起那些艰苦的岁月,想起父亲所受的苦和累,也就倍加珍惜现在幸福美好的生活。
父亲爱听戏曲,无论做农活还是打猪草时,他总爱哼唱几句,虽称不上字正腔圆,但听起来还算有板有眼。犹记得我上大学第二年的春节,我用奖学金给父亲买了台微型录音机及几盒戏曲磁带(那时家里还没有电视)。父亲那个高兴啊,把他要好的哥们都请到家里,大家围坐着一起听。直到我夜半醒来,他们还未散去……清明时节,在他的遗像前播放他爱听的戏曲,如《卷席筒》《花木兰》《穆桂英挂帅》等,以此来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
父亲素来对花花草草不感兴趣,唯独喜欢仙人掌。因此我老家门前土堆上、菜地旁包括围墙上都种有仙人掌。用父亲的话说,“这东西好养,遇土就活,再炎热再寒冷的天它都不怕,生命力可强了。”这些年,我也有意无意养了几盆仙人掌,尽管平时不甚过问,它依然坚强地活着。清明时节我会给它们换换盆,重新倒栽一下。也正是这绿如翡翠一般的仙人掌,给我启发,让我读懂了父亲的期许和用意!让我学会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不惧怕、不逃避,微笑面对,勇往直前!
因为懂得,因为深爱,每年清明时,我都会用这种方式缅怀父亲,寄托自己无尽的哀思。我也一直相信,天上的父亲看到这一幕,定会很欣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