堰桥地区先有村前老街,而后才有堰桥老街。堰桥处于“水陆黄金通道”锡北运河、“水上丝绸之路”锡澄运河的必经要冲,村前村落形成于明代初中期,距今600多年历史,上世纪30年代修通锡澄公路后,逐步发展成堰桥街镇。
自晚清始,村前就是无锡城北经济文化高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东西走向、长约500米的村前老街就已相当繁荣,商铺、作坊鳞次栉比,有磨坊、豆腐坊、冶坊、丝袜厂、当铺等,还出现了救熄会、同善堂、米船业公会、“咸德”号典当行等新颖社会公益组织,并办起新式学堂,建成“天上市图书馆”、钟楼等仿西式现代公共设施,以及中国乡村最早的公共公园“村前公园”等。
1901年,邮路开通,堰桥设立邮政代办所。1905年开通小火轮,江阴云亭、长寿航班均走堰桥港的航道。1930年,锡澄公路通车到堰桥。由此,堰桥繁华一时。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村前村已很“现代”了,有电灯、电话和门牌号。1936年底通的电,由常州戚墅堰电厂送电,通电具体事务由胡斗南代办。村前老街一大景观便是杉木电杆林立,每户用电人家门口挂有“乡电×××”搪瓷字牌。与煤油灯照明相比,使用电灯可谓是奢侈享受了。
以前农村道路都是泥泞小路,而村前老街却有两条乡间公路,其中一条用石子铺设,名叫“堰村路”,从锡澄公路堰桥西街直通村前,宽约3米;另一条名叫“孝愉路”,从堰桥西街一直通到胡氏公学,全长2公里,绕校一周,宽约70厘米,全部用青砖人字形铺就。两条公路的建成,给老街交通带来不少便利,村里人行走不用踩水路、泥路了,而且可通自行车和人力车,轿车也能开进村。(胡建琛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