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太湖周刊

河旁湖边是一方风水

  □蒋森度

  那天,站在太湖锦绣园会所临水的观景台上,举目望去,蠡湖连着一碧万顷的太湖,头顶冬阳温暖,令人舒畅愉悦。来到这里是为品读杭卫先生的新书《我的运河我的湖》,此地此景和我读完这本散文集的心情,分外契合。

  杭卫先生是经济学博士、管理哲学博士,无锡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策划并参与了多个有影响力的住宅项目。他不是专业作家,所以写作时首先是把内心最想表达的落到纸上,比如父爱如山。书中第一辑“相望太湖”中,就写了“山”上的事,把父爱高高举起,透过传统的人情、深刻的思想、细致的个性,那真切的形象,如来到你面前。他用细节代替了议论,也用概括留下空间,让我们想象有这样的父亲,就会有这样的儿子,他的性格秉性和父亲一脉相承,一看就明白了。《房东金师母》《再见,小芳》《雪花飞舞下的船工包二度》等篇章,是“行走运河”一辑中值得细读的。初读轻松,再看会有一种感觉,如过去老法织布,布放在手上的那种“结实”感,沉甸甸的。纯熟的白描手法,让读者仿佛亲临其境:“……我想用手按平锅底,一碰烫死了,一扔锅底又多了一个瘪塘,坏了……当然免不了一顿胖揍。”写父亲做酒:“米色发亮,刚熟,和上酒药揉匀,放到一个稻草焐窠中的大缸里,一层层堆实,然后在中间挖个深到见底的圆孔,再撒上酒药和红花,用缸盖盖紧……”活灵活现!可见其有文学天分。杭卫先生没有借用文法修辞,真切地写出了一个孩子的感受和记忆,让人生出喜欢来。

  之后几辑,没有明说河湖之事,但明显在做一种准备,或许是有朝一日,看上太湖的半个身子,浪漫也可以啊,由无锡的内湖五里湖出面,借上湖水广阔的亮丽,太湖定会欣欣然,慷慨答应,用那明丽的碧水,映出无锡过去和现在的荣光。作者内心会情不自禁溢出喜悦,直呼:我的湖!联上我的河,多么高光!这就是氛围,在湖畔写作,分外气顺句畅,有节奏的高音低音涌向笔端,每篇文章都是一幅图景。

  有的话是不能一下子说透的,得留下想象空间。也许杭卫先生是这样想的,读者是无法和作者预约内容的。《我的运河我的湖》这一书题,是杭卫先生布下的一个大格局。在这里可见气象万千,说什么都合题意,但意外的是,我最想要读的房地产文章,前半部分没有出现。作者曾获得中国十大营销策划专家殊荣,熟悉他的人都在等着看他的神来之笔,谁知在最后一辑才“真人露相”,慢慢地读,才识“庐山真面”。房地产行业发展到高峰时,杭卫先生看到国内大范围的房产开发趋于同质化的做法——占地后把几十层高楼住宅放在一个园区内,非常缺乏个性化、差异化的设计,他认为这种“定格”式的气势需要改变,于是对多样化的住宅有了更多思考,并有所领悟:“文似看山不喜平”;印度诗人泰戈尔说“穿着衣服的真理总是发觉事实太紧身,只有在想象中她才能轻松自如”……由此,他大手笔策划开发高端住宅区,成为创新策划的践行者,同时开始创作房产方面的散文,写出了书中最后一辑篇章。他对别墅的理解很有新意:外观百媚俱生,内部设计直达细节,处处匠心。杭卫先生不遗余力探求房地产的最高境界:开发商和购房者“双赢”!为寻求表达,他苦心孤诣琢磨,“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并最终实现了“双赢”。

  太湖边的园区住宅,每栋别具一格,每启门开窗,都能把太湖风光揽进怀抱,住进去,不负青山绿水,钟情自然天意。写到这里,杭卫先生似乎比户主更开心,但他似乎也谦虚了,隐去其间很多辛苦的细节,也许这是他的高明之处,将其留作下一部作品的素材,让我们获得更多惊喜。

  一个房地产策划专家创作的文学作品,让我们窥见许多不为外行人知晓的奥妙,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奋斗者的生活足迹。我最想说的是,河边湖旁的风水,造就了杭卫先生开阔畅达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