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太湖周刊

《赵丽宏语文课》的魅力

  □杭 越

  我怀着好奇的心情和求学的欲望,细细品读了散文集《赵丽宏语文课》(以下简称《语文课》),感受到作者写作散文的过人之处、独到之处和鲜活之处。

  《语文课》收录赵丽宏入选中小学教材的40多篇散文,字里行间充满真情、真诚,展现心灵的色彩。作家在书中直言:“我常常要求在文字中倾吐自己灵魂的声音,展现自己心灵的色彩。”他笔下的《诗魂》就是最好的佐证。作家通过少年时初见普希金铜像的激动,得知普希金铜像被毁后的悲哀愤怒,在农村插队务农的沮丧苦闷,普希金诗歌给予自己的希望,对重建其铜像的企盼等多个细节描写,讲述了自己走上文学道路的人生历程,也真实记录了自己的情感经历。在他眼里,铜像可毁,而“诗魂”常在。“诗魂”触发了作家的诗心,他在插队期间开始写诗,并于20世纪80年代出版了第一本诗集,以后又出版了《抒情诗151首》。

  作家的母亲是个医生,一方面担心从小就是“书迷”的儿子,吃饭、睡觉都捧着书,会损坏眼睛,便时常制止儿子无节制地看书;另一方面又悄悄从单位借来历史和励志方面的书籍给他读。平时,母亲和儿子交流从不谈及文学,也从不谈儿子出版的书。但后来作家忽然发现,母亲在房间的角落里用帘子遮着个暗道。掀开帘子,里面是个书橱。仔细一看,自己20多年中出版的几十本书都按年份整齐排列着。这一幕,使作家眼睛发热,许久说不出一句话。他在《母亲和书》中感慨道:“母亲收集我的每一本书,却从不向人炫耀,只是自己一个人读。母亲,你了解自己的儿子,而儿子却不懂得你!”“母亲老了,脸上皱纹密布,年轻时的美貌已经遥远得找不到踪影。然而在我眼里,母亲却比任何时候都美,世界上还有什么比母亲更美丽更深沉呢?”作者发自内心的对慈母的爱表露无遗!

  《语文课》中的篇篇美文,无不透露出作家的才华和智慧。他从小就养成了看书的好习惯。博览群书,日积月累,自然肚子里的“货色”就多了——上至天体宇宙,下至花鸟虫草,他样样都懂。作家知识面广,善于观察,而且目光远大,笔力深厚,因此他的散文风格,与众不同,充满知识的力量。

  书中有篇散文,题为《日晷之影》,作家由神女达佛涅想到嫦娥,由周穆王的八骏马想到赫利俄斯的太阳车,由后羿想到太阳神阿波罗,由“众神的狂笑”想到孙悟空大闹天宫时的漫天喧哗……随后又说起霍金和他的“黑洞论”、宇宙大爆炸和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话锋一转,作家“远走高飞”的思想又落回眼前不知名的小花雀和微风中摇曳的芦苇。这么多的知识集中于一篇散文,很少见。能够娴熟自如地将它们融入散文之中,更是难得。作家的思想闪烁着智慧的火花,且用通俗的语言表达了他对人、星空、宇宙、上帝的认知和困惑,突破了固有认知。

  《语文课》文采斐然,文字如诗如歌如流水,具有通达、轻松、幽默的现代口语表达,中间还夹着人生哲理和切身感悟;对人、动物和景色的描写更是独树一帜,读后真有一种爱不释手之感。在此,仅选取书中的几段精彩描写:

  《贵在创造》一文中,作家描写上钩的鱼被自己甩出水面的情景:“鱼儿从水里飞出来,就像一把闪烁发光的银色宝剑,在我面前飞过去……”

  描写太湖夕照,作家妙笔生辉:“太湖凝固成静静的一幅水彩画了。湖面像一块巨大的镜子,平滑得不见一丝波纹,天光似乎全被深深地吸进湖底,没有亮色泛出来,这镜子是黯淡的。湖心几只舟子,是镜中的几点黑斑,水天交界处那些青紫色的山影,是一圈弯弯曲曲的镜框。这不规则的镜框艺术得天下无二,谁也无法复制它们。”

  《流水和高山》是作家游走于山水之间的感悟。他联想人类历史上两位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和莫扎特,比喻生动:“如果把莫扎特比作流水,那么,贝多芬就是高山。流水和高山,都是大自然中最精彩的风景,流水的活泼清逸和高山的峻拔秀丽,同样令人神往。” “高山巍巍,流水潺潺。能在莫扎特和贝多芬的音乐中徜徉于美妙的高山流水,真是人类的福分。”

  《语文课》是老少皆宜的学习写作散文的教科书,令人百看不厌。这本书,紧扣散文写作的出发点——把心交给读者,真情打动人;抓住散文写作的根本——怀揣广博知识,智慧启迪人;展示散文写作的基本功——优美文字表达吸引人。我想,真情、智慧、文采融汇一体,这就是《赵丽宏语文课》的魅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