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太湖周刊

冷风热血话东林

——陆阳《东林书院》读后

  时间煮雨,岁月缝花。历史长河中那些数不尽的浪花,有些已经湮灭,有些定格成永恒,东林书院便是这历史浪花中璀璨的一朵。陆阳的新书《东林书院》,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将东林书院的前世今生进行了生动的再现,不仅是对往事的回溯,也是对文人风骨的赞颂。

  该书的结构脉络比较简约,以东林书院的诞生、发展和重建以及青史流芳的东林学者为切入点,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东林春秋”详细介绍了东林书院的创建、振兴、被毁、余韵,让读者透过历史的帷幕一窥东林书院隐于时间光影中的一角衣裳。第二部分“倡道东南”,简略阐述了东林学派的学术特点。第三部分“历代名贤”,主要叙述了东林学者的言行和风骨;他们是“播火者”杨时、东林先生顾宪成、景逸先生高攀龙等。第四部分“书院揽胜”,则逐一描绘了东林书院现有的遗存。第五部分“千古名联”,从“三声三事”联入手叙述了东林书院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作者以厚重的文笔为读者讲述了东林书院跌宕起伏的往事,旨在突出东林文人立学、立志和立人的襟抱情怀。“播火者”杨时不但是理学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是倡道东南的实践者,更是程门立雪、尊师得道的典范。东林书院的复兴者和精神领袖顾宪成,年少时便有“读得孔书才是乐,纵居颜巷不为贫”的志向,不阿权贵、敢作敢为,将“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践行了一生。和顾宪成亦师亦友的高攀龙,在锋镝纷起中冷静前行的高攀龙,不“作小家相”,文血丹心,一生致力于实践和完成顾宪成的未竟事业。

  丽泽堂里,曾经留下多少东林学者聚众讲学、讽议朝政的身影;依庸堂前,又曾经刻下多少东林学者挺身而出、慷慨赴死的脚印。他们成为历史中一面面鲜红的旗帜,永不褪色,猎猎风中,警醒世人。世风日下,人心不古,都阻拦不了他们伸张正义的信念和行动。大节嶙峋的他们,用一身崔巍正气实现了“文章兼之节义,道德合之功名,立朝固百折不回,居乡真一尘不染”的立德立言立功准则,“一堂师友,冷风热血,洗涤乾坤”成为他们身上金光闪闪的标签。

  从孔孟开始,一代又一代的中国知识分子,一直钟情于这样一条生命路径:当奸佞当道,世道浇漓,榛葛遍布,能向外王的道路完全堵塞之后,胸怀广大的读书人却不肯自闭耳目、归田隐居,他们选择抵达心灵的“内圣”之路,自觉绛帐授徒,以期让弟子继续实现自己的理想,担起“为往圣继绝学”的重任。在学以致用和守护正义上,文人自古便有一种使命感,而东林学者捍卫正义的殉道精神,是后人高山仰止的深情目光中撷取的一朵亭亭净植的莲,香远益清。东林书院在枝蔓披离的历史中一路走来的伟岸身影,蕴含着东林学者的精神。

  从东林书院到精神殿堂,这是条肉眼看不见的路,是中国文人文心无悔的精神之旅。作者在写作过程中,于东林书院虽属写实,但时不时有个人的感慨充溢字里行间。作者写此书的初衷就是唤醒社会,学习东林学者为官清廉、学以济世、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这也是这本书的现实意义。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再读此联,慨当以歌。文人的使命,或许正是凯歌而行,不以山海为远;乘势而上,不以日月为限。这不仅是陆阳写作此书的初心,也是《东林书院》一书的精神内核。

  □曹 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