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勤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谋划部署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充分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坚强决心和强烈使命担当,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推进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以伟大的历史主动、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冲破思想观念束缚,突破利益固化藩篱,敢于突进深水区,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实现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建立,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必须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这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好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要求,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必然要求,是应对重大风险挑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行稳致远的必然要求,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中赢得战略主动的必然要求,是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建设更加坚强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牢牢把握发展主动和历史主动,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作为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的重要抓手,努力把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
■彰显了人民至上的改革价值取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任何一项重大改革,都要站在人民立场上把握和处理好涉及改革的重大问题,都要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举措”。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决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人民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谋划和推进改革,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就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完善就业优先政策、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等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注重从就业、增收、入学、就医、住房、办事、托幼养老以及生命财产安全等老百姓急难愁盼中找准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推出一些民生所急、民心所向的改革举措,比如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社保制度,全面取消在就业地参保户籍限制,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按照自愿、弹性原则稳妥有序推进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等,做到了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全面深化改革是人民广泛参与的深刻变革,依靠人民来改革,改革才有动力。《决定》指出,要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把社会期盼、群众智慧、专家意见、基层经验充分吸收到改革设计中来,凝聚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
■运用系统思维协调推进改革全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万事万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只有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才能把握事物发展规律”。《决定》强化系统集成,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框架下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统筹部署经济体制改革和其他各领域改革,使各方面改革相互配合、协同高效,发挥联动效应,形成发展合力。坚持系统观念,要进一步处理好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的关系,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既要有全局观,又要紧紧围绕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此带动其他矛盾的解决,在整体推进中实现重点突破,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跃升。《决定》突出体制机制改革,突出战略性、全局性重大改革,突出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建设美丽中国、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七个重点领域,着力处理好经济和社会、政府和市场、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发展和安全等重大关系,使全面深化改革更加科学、有序、高效,不断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坚持问题导向推动改革举措走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决定》针对“市场体系仍不健全,市场发育还不充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尚未完全理顺,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产业体系整体大而不强、全而不精,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较大,民生保障、生态环境保护仍存短板”等问题谋划改革举措,着力解决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卡点堵点问题、发展环境和民生领域的痛点难点问题、有悖社会公平正义的焦点热点问题。比如,针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提出要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要加强产权执法司法保护,防止和纠正利用行政、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针对地方政府和基层财政困难,提出统筹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增加地方自主财力,拓展地方税源,合理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范围,适当加强中央事权、提高中央财政支出比例;针对房地产业面临的问题,提出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充分赋予各城市政府房地产市场调控自主权;针对科研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允许科研类事业单位实行比一般事业单位更灵活的管理制度,探索实行企业化管理等,既着力破解结构性矛盾,又解决具体问题。
(作者系无锡市委党校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