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太湖周刊

包书纸

  □徐森宝

  新学期开学报到那天,外孙女刚领回新书,就兴冲冲地拿出新款透明书套包书。看着她娴熟自如的包书模样,我不禁回忆起自己的童年往事。

  上世纪60年代,我上小学时,每次开学领到新书,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赶紧回家,用包书纸将它们包好。包好的书,不容易损坏,爱惜着使用,学期结束时看上去仍像是新的。那时,家庭条件好一点的同学,会用旧挂历或商场买的牛皮纸包新书;家庭条件较困难的,就去附近工地寻找空水泥袋——50公斤一袋的水泥,外包装是三层牛皮纸。找到空水泥袋,拆去里外两层,中间的那层牛皮纸就是孩子们喜爱的“高档”货。不过“一袋”难觅,因为大多工地会回收空水泥袋。

  我家有位远房亲戚在一家食品厂当门卫,那年月的食品基本都用牛皮纸包装,报废的包装纸用来包书是极好的。每次开学前几天,妈妈就让姐姐和我带上自家种的茄子、黄瓜、长豆等蔬菜到厂里去找这位亲戚,然后在他那里搜罗废包装纸。我们包好新书后,还能余一两张给同学,这让不少同学心生羡慕。

  新书拿回家,小心翼翼捧到饭桌上,先闻闻油墨清香,然后将牛皮纸铺开抹平,虚虚地左右对折一下再打开,取一本书放在纸中央偏右侧,书脊抵住折痕后再次对折牛皮纸,按压出书本轮廓线,通过修剪、折叠,为新书穿上“外套”,随后用手掌使劲重压书本,压到4个棱角平平整整,最后在封面写上书名、班级和姓名。

  开学第一天,我和同学们各自掏出穿着“新衣”的课本,整齐摆放在课桌右上角。如果谁的课本是“裸着”的,免不了被“取笑”,老师也会询问是啥原因,如确实寻不到包书纸,老师会动员同学“支援”。

  “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书本”是老师的“口头禅”。那年月,我们宁愿让身上的衣服被弄脏,也不愿脏了书本。如果放学时突然下雨,自己又没带伞,就会脱下衣服把书包裹严实后跑回家。包书纸破损了也会及时想办法更换。小学期间,我的课本始终新崭崭的,学习成绩在班级“呱呱叫”,因此每学期都被评为“三好学生”。

  儿时的包书、读书故事,已成遥远的过去。如今的孩子们再也不用为包书纸犯愁了,各种质地、款式的书皮琳琅满目,好看又好用。人们的生活犹如芝麻开花节节高,往昔艰难岁月里的一幕幕,成了茶余饭后的笑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