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保健周刊

初中女生仅37公斤仍在减肥!

心理专家呼吁:切勿过度节食瘦身

  在时尚审美的浪潮中,胖瘦审美如钟摆般摇摆不定,少数人盲目推崇骨感美。然而,过度追求极致身材,可能陷入“病态”。一位初中女生晓月(化名)因盲目减肥患上“神经性厌食症”,令家人忧心忡忡。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专家朱伟主任医师提醒:过度减肥易诱发此症,若不及时干预,可能会对生命造成威胁。

  刚上初一的晓月,本是略带“圆润”的可爱姑娘,却因被同学嘲笑,毅然开启瘦身计划。

  起初,她只是减少主食,而后拒绝肉类、蛋类等高蛋白质食物,进食量日益减少,甚至常常刻意禁食,进食后满怀罪恶感,还会催吐。短短半年,体重骤降20多斤,健康也频频亮红灯,常感恶心、胃部不适,后被诊断为“糜烂性胃炎”。不仅如此,晓月为求更“瘦”,从加大运动量,发展到不愿坐下,上课、考试全程站立,坚信这样能多消耗热量。父母察觉异样,带她就医,心理测评显示焦虑、抑郁症状,医生建议转至专科医院。

  “孩子一周几乎没吃东西,只肯喝水,医生一定要救救孩子!”心急如焚的父母,周末带晓月冲进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的心理健康促进门诊。只见晓月面黄肌瘦、眼神呆滞,全然没了青少年的朝气。医生询问病史后得知,长期减肥让晓月的生长发育严重受阻,身高160厘米的她,体重仅37公斤,吃什么东西都觉得恶心,还频繁感冒、皮肤干涩、脱发、失眠、眩晕,月经也不正常。原来,过度节食使她患上了“神经性厌食症”,若不及时救治可能陷入衰竭状态。于是,晓月紧急入住睡眠医学科(儿少精神科)。

  入院时,晓月血糖低至2.8毫摩尔/升,喝口牛奶都觉得难受,到病房也一直站着,满心委屈,觉得无人理解。朱伟查房时,耐心疏导,为她量身定制包含心理治疗、药物、生活方式调整的综合治疗方案,一方面,用认知心理治疗纠正她对“美”与“健康”的错误认知;另一方面,配合抗抑郁药物改善其情绪,同时制定科学的饮食、作息计划。

  令人欣慰的是,晓月谨遵医嘱,逐渐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进食量稳步增加,情绪好转,进而能安心坐下写作业了。10天后,她顺利出院。医生反复叮嘱,后续仍要保持健康生活与饮食,定期复诊。

  朱伟强调:“‘神经性厌食症’不同于普通过度减肥,核心是对体重、外貌的扭曲认知与持续节食。若不及时、正确治疗,极度营养不良会引发多器官功能衰竭,长期厌食还可能诱发抑郁。”他呼吁市民,科学瘦身,重视心理健康,心理问题早发现、早治疗,方能以健康体魄畅享美好人生。

  (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