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探索

取经“杭州六小龙”,推动无锡科创企业出圈出海

  □赵怀忠

  在杭州,6家新兴科创企业正在改写行业规则:深度求索的智能算法让机器更好地理解用户需求,宇树科技的四足机器人登上今年总台春晚舞台,云深处科技的机器人走进新加坡电力隧道巡检,还有游戏科学、强脑科技以及群核科技……被称为“杭州六小龙”的企业,用硬核技术开辟了产业新赛道。无锡拥有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集成电路地标产业等“金字招牌”,在科技创新群雄逐鹿的当下,如何培育更多科创企业突围,进而出圈出海,杭州这套“组合拳”给无锡带来了新的启示。

  ■把实验室变成创业者会客厅

  走进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扑面而来的是“咖啡杯里泡出独角兽”的创业气息。在这里,之江实验室深度参与杭州市人工智能产业联盟建设,菜鸟云谷园区为入园企业提供强大的算力资源及专属算力池,就连街角的咖啡馆都挂着“技术路演日”的牌子。无锡不缺顶级实验室,江南大学的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排名世界第一,但产学研之间还隔着一层单向玻璃。无锡需要把实验室的钥匙交给创业者,比如江南大学食品学院可以把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变成健康食品创业孵化器,让更多的创业者在国家级实验室里调试产品,在院士工作站里打磨商业计划书,无锡的硬核科研设施才能真正转化为创业竞争力。

  ■把政策红包砸在企业技术拐点上

  杭州对“六小龙”的扶持堪称“精准外科手术”:深度求索搭建大模型训练集群,获得了“算力券”支持;游戏科学开发《黑神话:悟空》期间,享受了文化科技相关补贴。这种“技术里程碑式”的补贴方式,让企业突破重大技术时都能获得“及时雨”。无锡的扶持政策需从“大水漫灌”转向“精准滴灌”。对于科创企业正在攻关的重大技术创新,应该建立关键技术节点补贴机制。当企业攻克从0到1的技术壁垒时,政府奖励要及时到位,让科研人员感受到“攻坚克难有回报”的实在支持。

  ■招商团队变身“技术侦察兵”

  杭州未来科技城有个特殊队伍——由“退役”工程师组成的“技术侦察连”。这些带着万用表和示波器的招商专员,能在企业实验室里看懂电路板设计,能在代码仓库里评估算法价值。正是这支特殊队伍,在2018年就把强脑科技科研团队从国外挖到了杭州。无锡的招商队伍需要注入技术基因,物联网小镇的招商专员应该能看懂LPWAN协议栈,生物医药园的招商干部要明白CAR-T和TCR-T的区别,集成电路产业园的招商团队需掌握特色工艺路线图。当招商人员能够和技术大咖用专业术语对话,才能真正识别出那些藏在地下室里的“未来独角兽”。

  ■配备“首席服务官”静默护航

  杭州给“六小龙”配了“首席服务官”,这些“服务官”会在企业微信发需求后快速响应,但平时绝不打扰研发。杭州服务企业行政效率的大幅优化,让不少企业感慨,原先让他们“最多跑一次”,现在他们甚至“一次都不用跑”。无锡可以借鉴“静默护航”模式。在雪浪小镇建立企业服务数字中台,通过AI自动抓取工商变更、专利申报、人才招聘等企业需求。市场监管局的“双随机”检查能与企业的研发周期智能避开,环保部门的监测探头能自动生成排放报告,可以让企业更专注技术攻关。

  ■超前布局跑赢优势产业

  杭州押注智能机器人赛道时,这个领域还没有“头部玩家”。政府提前布局了人形机器人训练场、建设机器人操作系统开源社区、引进IEEE机器人与自动化学会分支机构。当波士顿动力技术路线遇到瓶颈时,杭州已经养出了宇树科技、云深处科技等一批“本土虎”。无锡需要在新材料领域超前布局,围绕石墨烯晶圆、钙钛矿、气凝胶等新材料,提前建设极端条件测试平台,组建“材料基因组”大数据中心,在太湖湾科创带布局中试基地集群,提前垒砌科创“高地”。

  无锡有比杭州更雄厚的制造业根基,有比深圳更扎实的实业精神。当杭州的“六小龙”在数字经济海洋中翻腾时,无锡完全可以在硬科技深水区培育出自己的“太湖蛟龙”,关键是要把实验室的灯光变成创业者的导航灯,让政策红包成为技术攻关的推进剂,将政务服务化作润物无声的太湖风,让“太湖蛟龙”在科技浪潮中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作者系梁溪区文联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