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伟
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届总台春晚,无锡分会场以“水”为纽带,以素笺淡墨又温润如玉的旋律,将千年文脉、百年工商业与当代创新有机串联,包裹在河、湖、江之上那一艘艘摇橹、升帆、远航的“船”里,巧妙地“船承”起吴地江南那份独有的“家国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很发达的地方,经济照样走在前面。可以研究一下这里面的人文经济学。”今年总台春晚无锡分会场节目播出后反响热烈,不仅标志着无锡城市形象从江南符号到全球表达的“价值升维”,创造了无锡城市形象宣传的历史,更成为无锡探索新时代人文经济学的经典案例。
■人文经济赋盛景
人文与经济历来是彼此生发、相互成就的。从除夕总台春晚到正月十五元宵晚会,无锡分会场上展现的惠山古镇等景点、诸多非遗技艺和名人名作、名点心名小吃,让人们看到无锡不仅是诗意栖居之城,也是民族工商勃兴之城和现代科技创新之城。随后,“上春晚、下江南、游无锡”成为社交媒体的流行语。春晚流量引爆无锡热,本身就是一次从流量到产业联动的“破圈”实践,进一步凸显了总台春晚无锡分会场带来的人文经济学效应在扩大市场需求、激发新型消费方面产生的强劲动能。
春晚IP的影响力直接推动了文旅消费、非遗经济与城市品牌的全面升级。其中,文旅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南长街、惠山古镇等景区游客量激增;梅园、窑湖小镇等景区推出融合非遗与科技的新春活动,拉动了消费增长;惠山泥人“乙长福”“巳有禧”爆单,印证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结合的潜力……今年春节期间,无锡各景区景点人头攒动,体现出文化是经济的深层动力。非遗活化、历史叙事与文旅消费的联动,证明文化资源完全可以转化为可持续的经济增长点。
■江南天地江南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每座城市的人文精神,既是凝聚市民情感认同、汇集发展力量的核心标识,也是彰显城市形象、吸引外来活力的重要源泉。总台春晚无锡分会场展示了无锡作为百年工商名城和江南文化承载地所独有的文化韵味与文化气质,生动诠释了人文推动经济、经济赋能人文的深刻内涵。在新时代人文经济学视野下,无锡能成为江南城市的代表,离不开历史、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人”。
在总台春晚无锡分会场的镜头画面中,惠山泥人、精微绣、宜兴紫砂等国家级非遗,惠山古镇映月里的顾恺之、范仲淹、苏东坡、徐霞客等千古名流名士……将无锡地域文化中的“意象”“风骨”“气韵”“神思”等江南元素尽显无遗。《世说新语》借画圣顾恺之道出了中国美学重要内核之一的“传神”二字:“顾长康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精。人问其故,顾曰:‘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在顾恺之看来,一个人的“神”不在乎整个外在形体,而在于某个关键部位。这个“神”我们可以理解为“一个人的个性品位和情调”。在无锡的历史发展中,这里的人们始终发挥着独特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塑造着无锡人的品格和无锡地域文化特质,也使无锡成为江南文化的代表城市之一。
■吴地文化家国情
从农业文明迈向工业文明的历史转折过程中,地域文化中因地制宜的品格发挥了巨大作用。在总台春晚无锡分会场中,镜头展现无锡人徐寿、华蘅芳设计建造的中国第一艘蒸汽机明轮船“黄鹄号”,锡商群体立于船头,抒发敢创人先的勇气和实业报国的豪情,随后“黄鹄号”上的地屏激光秀联动船体影像,组成集成电路图案,指向无锡集成电路的产业实力。地域文化反映了一个地方特定的人文历史,与地域经济共生互动。从千古风流名士,到百年历史长河中的实业家,再到今天的改革者、劳动者、创新者,都展现了吴地文化中个体智慧和雄心汇聚起的家国情怀,最终成就了这片土地的富庶与丰饶。
从近代无锡工商实业家们开放包容、始终保持强大进取心和开拓精神,到改革开放初期乡镇企业家们“踏尽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历尽千难万险”的奋斗足迹和热血激情,再到今天超级计算机数据链、芯片电路、复杂编程的智能制造流水线及物联网、智能传感器等现代产业与非遗同台亮相,这片土地上持续上演的一个个创新创造的生动故事,充分展示了经济人文化和人文经济化在无锡这座城市的交融共生。
■以文兴城更逐新
《歌唱祖国》旋律激情豪迈,《太湖美》优美动人,《新无锡景》民乐、交响乐合奏交织……从琵琶二胡到口琴竖琴,以音乐这一文化符号作为载体,体现了无锡在人文经济融合向新中谱写未来篇章的新畅想。
总台春晚无锡分会场以技术赋能传统,实现文化表达的现代突破,体现的正是“硬科技”与“软文化”的有机结合,折射出无锡探索“以文兴业、以文聚力、以文化经”的实践路径。
总台春晚无锡分会场“以水为脉,融古汇今”,让世界看到了无锡的温情与水,见证了以文化为魂、以经济为体,创造出人文经济新形态的实践探索。而总台春晚无锡分会场能成为新时代人文经济学“无锡实践样本”的一次有力宣介,也正是基于近年来无锡文化强市建设的显著成果:文艺精品创作佳作迭出,电影《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歌曲《盛世莲花》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优质资源供给日益丰富,建设无锡美术馆、无锡市文化艺术中心、无锡交响音乐厅等文化新地标,“钟书房”遍地开花,城市文化品牌持续擦亮;文化遗产传承创新发展,考古、修典、非遗保护,地方优秀文化“双创”尽显江南文脉时代风韵;人文经济产业频添动能,文化产业增加值占比居全省前列,一批国家级基地、项目落地启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无锡要以深厚的江南文脉为底色,推进人文历史演进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争当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城市范例有机结合,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无锡新实践的征程中交出一份高分答卷。
(作者系无锡市委讲师团副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