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玉、殷凡越、毛储懿
今年初,中国人工智能企业深度求索(DeepSeek)发布DeepSeek-R1推理模型,旋即引发轰动。DeepSeek创始人梁文锋表示,DeepSeek的团队成员多是名校的应届毕业生、未毕业的博士实习生以及毕业不久的年轻人。DeepSeek年轻团队体现出的非凡潜力,也为审视当下的人才战略提供了鲜活而深刻的视角。近年来,杭州市保持战略定力,锚定“数字经济”方向,完善人才政策体系,不断强化AI产业系统性战略布局,以全产业链思维分层次、有计划地做好AI领域紧缺人才引育工作,重视实践应用,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吸引了多家AI企业和研发机构入驻。
在科技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年轻人才已成为城市抢占产业高地的关键要素。挖掘和吸引富有创造力的AI领域年轻人才到无锡创业发展,是关乎产业竞争力和技术创新话语权的系统工程,也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有效挖掘培育AI领域年轻人才,要精准识别潜在人才,营造包容创新的环境,提供坚实的政策与资源支撑,并系统解决年轻人才生活中的后顾之忧,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人才培育体系,助力无锡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脱颖而出,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早发现”:精准识别,抢占引才先机
深化校企合作,搭建先进技术实训平台。鼓励高校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智能制造工程等专业的在读硕士、博士研究生进入相关企业实习锻炼。深化校企合作模式,搭建实训平台,为研究生提供千亿级大模型训练实操机会。促进校企深度融合,与龙头企业共建“AI创新工坊”,以真实项目需求(如智能制造、智慧医疗等)驱动实践学习。鼓励企业通过“技术入股+岗位特聘”方式培养并提前锁定年轻人才。
承办高规格专业赛事、国际学术会议,精准筛选优秀人才。联合高校、权威科研机构以及龙头企业发起赛事,设置大模型优化、多模态融合等紧贴行业前沿且极具挑战性的赛题,面向在读研究生团队和毕业3年内的全球青年科研团队发布。同时,积极申办国际人工智能学术会议。以赛事和学术会议为载体精准筛选优秀的AI领域年轻人才,将其与我市人才引进机制紧密挂钩,对表现突出的年轻人才给予住房补贴、科研经费支持等优惠政策,精准吸引并锁定AI领域的尖端人才。
建立多元化人才评估体系,精准识别专长人才。AI领域技术迭代快、实践性强,需突破仅以学历认证衡量人才的局限,要将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等实绩纳入评价体系。例如,将GitHub相关项目星标数超5万、算法竞赛前1%、专利转化效益超百万元的人才纳入我市年轻人才引进计划。GitHub相关项目星标数超5万的人才在开源项目中展现出卓越的技术实力和创新思维,长期处于算法竞赛前1%的人才具备过硬的算法实战能力,专利转化效益超百万元不仅是技术创新的体现,更是技术具备市场价值与广阔应用前景的证明。
“敢试错”:优化创新环境,激发创造活力
建立科技创新尽职免责制度体系,破除“不敢为”思想桎梏。建立和完善AI领域科技创新企业尽职免责制度。对有充分证据表明年轻人才勤勉尽职的,因先行先试、缺乏经验、不可抗力或不可预见因素造成利益损失的,予以免责。营造支持创新、支持实干、包容审慎的环境,破解AI领域的年轻人才“不敢为”的问题,激发与保护年轻人才科技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创新金融支持体系,破解“不能为”现实困境。建立健全针对AI领域年轻人才创业的长期跟踪扶持机制。全方位强化金融支持力度,设立年轻人才专项创投基金,提供研发启动资金、成果转化资金等。构建多元主体风险共担体系,推动建立“政府引导基金+社会资本+保险机构”三方联动的风险分散分担机制,降低创新创业的风险与成本,解决“不能为”的现实难题,让年轻人才能够安心投入科技创新。
营造宽容失败的创客文化,培育“不怕为”价值认同。可以举办“失败者说”论坛、“重生项目路演”等特色活动;在科研机构推行“创新履历”制度,将失败案例纳入人才评价加分项;设立“潮涌奖”年度评选,重点表彰具有突破价值的“遗憾项目”,从而营造“鼓励冒险、宽容失败”的创业文化,提升对科技创业投资失败的包容度,让年轻人才敢闯敢做,勇于尝试新技术、开拓新方向。
“强支撑”:构筑多维支撑体系,厚培发展沃土
深化政企数据协同,提供实战数据资源支撑。政府与企业要紧密合作、常态化沟通,持续深化协同机制,为年轻人才提供丰富的实战场景和数据支持。要开放交通调度、应急管理、智慧城市等多类高价值政务场景的真实数据,降低数据获取成本,让年轻人才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提升能力,同时促进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为我市社会治理现代化注入新的活力。
加强孵化平台建设,助力人才创新创业带动产业升级。找准人才链、创新链与产业链之间的“链接点”,强化孵化平台建设,推动人才变量转化为科创增量,进而带动产业发展。搭建孵化平台,提供完善的创新创业硬件设施,并提供市场分析、商业规划、资金扶持等多方面支持,吸引AI领域年轻人才来无锡创业。通过技术入股、成果转化等方式,将创新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带动我市AI产业在技术水平、市场竞争力等方面实现优化升级,形成人才创新创业与产业发展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完善人才引进制度,构建全球化引才网络。对在高规格专业赛事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年轻人才给予政策优惠和支持。建立多元化人才评估体系,精准识别在AI领域有专长的人才。实施好“太湖人才计划”和“强智聚才”工程,并增设“柔性引进”条款,允许国内外专家以项目顾问形式远程合作,按成果兑现奖励。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电子信息、机械工程等理工科专业的AI相关岗位,列入年度重点产业紧缺人才需求目录。
“稳后方”:打造优质生态,提供生活关怀
构建优质人才生态,促进交流合作。搭建多样化的年轻人才交流平台,定期举办行业峰会、学术研讨会和技术沙龙等活动。邀请国内外相关领域的顶尖专家、学者以及行业精英参与交流活动,促进人才之间的经验分享与技术交流。同时,建立AI年轻人才社区,线上线下相结合,方便人才随时沟通交流项目进展、技术难题,形成良好的人才互动氛围,激发创新灵感,促进人才合作与知识共享。
关注基本生活需求,提供全方位关怀。关注年轻人才的实际需求,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舒适的办公环境和完善的配套设施,减轻他们的生活负担。组织各类文体活动,如趣味运动会、文艺汇演等活动,丰富青年的业余生活,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幸福感,让年轻人才在安心舒适的环境中专注于科技研究与创新。
(作者马玉系无锡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室讲师,殷凡越系梁溪区委党校教研科副科长,毛储懿系无锡市城市运行管理中心规划信息部副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