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立军
“为一场比赛,奔赴一座城”。近年来,赛事经济热潮席卷全国,多地以体育赛事为支点,撬动城市经济增长。例如,最近爆火出圈的“苏超”,共计85场比赛集中在周末和节假日进行。据江苏省体育产业集团预测,整个赛季将创造超3亿元的综合经济效益,平均每个城市增收2000余万元。2024年,全国各地各大体育赛事盛宴也体现了“赛事经济”的魅力。北京举办的中国网球公开赛门票销售超8000万元,创下中网门票销售历史新高;上海F1中国大奖赛仅三天就吸引超20万观众现场观赛,带来直接和间接收益超50亿元;成都国际乒联混合团体世界杯实现门票净收入4500万元,带动3.8亿元消费。
在这场体育赛事带动消费的热潮中,无锡的表现堪称亮眼。据统计,今年的无锡马拉松以“顶流”之姿释放赛事商业张力,撬动经济超5亿元;2024“无锡杯”三人篮球联赛总决赛和国际大师巡回赛走进商圈,以人流量带动消费近7800万元;2024WDSF亚洲体育舞蹈节门票销售超140万元,直接经济效益超1.8亿元;2024年中国击剑俱乐部联赛全国赛(第一站)六成以上观众来自省外,比赛期间最高峰人数接近1.4万人次,带动直接消费超2400万元。此外,世界跆拳道(无锡)中心、世界跆拳道大满贯冠军系列赛也促进了跆拳道智联赛场、电子护具等新兴产业发展。
体育赛事在提振消费、惠及民生和推动城市转型方面有巨大潜力。为实现“办好一场赛,提升一座城”的叠加效应,无锡应在可观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国际高端赛事和群众体育双轮驱动赛事体系,持续放大赛事拉动效应,推进“体育+”产业融合发展,延伸赛事产业链条,用赛事流量为经济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以赛事为引擎,推动产业发展。主动对接国际国内专业体育组织,引入与无锡文化基因高度契合的顶级赛事;深耕本土赛事孵化,积极创办马拉松、自行车赛、帆船等无锡自主IP赛事;培育壮大攀岩、滑板、壁球等小众、新兴体育项目。围绕有关体育赛事,积极引进体育用品制造销售、赛事品牌运营、场地设施配套、策划广告宣传、赛后康养恢复等上下游企业入驻无锡,推动体育与科技、金融、传媒等行业的跨界合作,拓展体育产业发展空间。做好“赛事+”文章,推动“赛事+旅游”“赛事+文创”“赛事+商贸”等融合发展,将赛事活动的“流量”转换为经济发展的“增量”。
以赛事为引擎,激发消费活力。建设体育运动主题景区、体育消费集聚区、城市体育商圈、休闲运动体验民宿等,在旅游景区、公园绿道、商业中心等植入体育项目和消费业态。持续加大赛事主题文创产品、美景美食、周边产品等开发力度,不断创设多元化消费场景,提升赛事、景区、商场、酒店等智慧化服务程度,做优赛事服务、旅游服务,吸引更多海内外朋友从“参加一场赛”转向“玩遍一座城”。依托数字技术创新营销方式,精准识别并分析赛事经济目标受众,利用短视频等平台实现年度赛事发布和推介。同时,基于用户画像的智能推送,将票根从“纸质凭证”升级为“城市消费导航仪”,实现体育赛事资源利用的效益最大化。
以赛事为引擎,提升城市吸引力。借助赛事契机,完善城市公园体育设施,丰富公园休闲运动场景,积极探索运动空间由“竞技+”向“生活+”转变,为城市注入体育运动活力。将无锡的太湖佳绝处、江南水弄堂、江南文化、泥人、紫砂、水蜜桃等特色元素融入赛事各个环节,开发更多具有无锡独有特色的运动项目旅游线路和产品,让赛事成为展示城市风采的平台。全面引入AR、VR、AI、无人机、物联网等前沿新技术,提高赛事组织和运行效率,提升赛事的观赏性和参与度,让赛事成为凸显无锡智造和科技应用的重要窗口。
(作者单位:无锡市城市运行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