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要闻

截至去年底我市已有25家医院、机构开展安宁疗护服务,下沉社区是未来努力方向

安宁疗护如何守护静美生命?

  □本报记者 陈磊

  近日,“生命慧育·心源启明”项目捐赠签约及启动仪式在朗新科技产业园举行,这一活动的启动,在推动无锡生命教育与安宁疗护发展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安宁疗护,有人认为是放弃治疗,有人理解为疼痛管理,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正日益受到关注。

  2023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启动第三批安宁疗护试点工作,无锡成为试点城市之一。如今,无锡的安宁疗护有什么新的进展?记者最近展开了相关调查,了解无锡安宁疗护的现状,探寻未来发展之路。

  选择:住院还是居家?

  对身为女儿的黄萍而言,她只有一个愿望,就是让父亲最后的日子能够过得平静点。“父亲从去年11月开始一直反复发烧、病情危急,辗转了多个医院,我们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但又不想轻易放弃。在家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在医院重症监护室,家人不能陪护,怎么办?后来听医生说市八院有安宁疗护服务可以接收像我父亲这样的病人,就立马转过来了。”谈话中,黄萍几度哽咽。目前,她父亲病情稳定,还没有想好是否让父亲住进安宁疗护病房。

  安宁疗护,又称临终关怀、姑息疗法,旨在为疾病终末期或老年患者在临终前提供身体、心理、精神等方面的照料和人文关怀等服务,控制痛苦和不适症状,提高生命质量,帮助患者舒适安详、有尊严地离世。

  当前的安宁疗护,根据地点不同主要有两种模式:居家安宁疗护模式与住院安宁疗护模式。我市2022年底发布的《“锡心医养”社区居家“332”服务行动方案(2023—2025年)》指出,支持开展社区和居家安宁疗护服务。截至2024年底,全市已有25家医院、机构开展安宁疗护服务。

  选择住院还是居家,往往需要考虑很多现实问题。医院安宁疗护服务周到,有专业的医疗团队,但床位有限;居家安宁疗护可在熟悉的环境中与亲人共度生命的最后时光,得到一定心理慰藉,但缺乏专业照护。目前无锡居家安宁疗护的护理痛点可通过医疗机构开展的“互联网+护理”服务得到缓解。这项自2022年以来开展的护理服务,已有37家医疗机构参与其中,上线护理人员953名。

  助力:社会公益力量如何开花?

  一本厚厚的病案内容目录表,可侧面反映出照护一位安宁疗护的患者有多么不易:“术前记录、特殊治疗知情同意书、病理资料、长期医嘱单”等近40条目录,每一项、每一页,都需要医疗团队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对接,在知情同意与关怀理解中建立起信任的桥梁,为患者提供综合、全程、全方位的安宁疗护服务。

  “安宁疗护对专业性、技术性、团队合作等都提出了要求,但也离不开社会帮助。”市安宁疗护专家、八院肿瘤科副主任医师徐凯说。在这方面,无锡的公益力量早早就伸出了援助之手。

  在市八院11楼病区,有两间由市慈善总会和长电科技环保与健康慈善基金联合设立的安宁疗护病房,专门为疾病末期或老年临终的困难患者提供临终关怀服务。走进其中一间病房,里外两间、宽敞明亮的布局十分温馨。里面微波炉、小冰箱、书柜、桌椅等配套设施齐全,还搭配了鲜花和绿植,让患者感受到居家般的舒适。加上医院后来新增的4张舒缓病床,目前共有6张安宁疗护床位。

  “自从女儿生病住院后,这是她第一次笑。”母亲陈薇哭着说。这是朗新公益基金会与安宁疗护试点医院共同开展的帮助患者一起完成心愿后的一幕。朗新公益基金会自成立以来,积极投身安宁疗护领域。2023年起,基金会通过“绘梦彩虹·心愿之光”项目,在肿瘤病区、安宁疗护病房开展人文关怀活动,致力于帮助疾病终末期患者实现心愿。同时在无锡市卫健委指导下,基金会设立“绘梦彩虹·爱心保航”安宁疗护公益项目专项资金,助力无锡安宁疗护试点工作。

  “未来,基金会将承担起更多社会责任,让更多社会组织、团体、个人关注到安宁疗护这个领域,推动生命教育落实落地,共同努力守护生命‘最后一公里’。”朗新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叶光英表示。

  静美:怎样更好守护生命最后时光?

  无锡是较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城市之一,面对154万老龄人口(占总人口29.46%)的医疗需求,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老龄化社会,对安宁疗护提出了迫切需求。来锡出席“生命慧育·心源启明”项目捐赠签约及启动仪式的中国人民大学张文娟教授表示,未来将安宁疗护从三甲医院下沉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重要的发展方向,这样可以让更多人接触到安宁疗护,并从安宁疗护服务中受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够帮助患者实现在家或者熟悉环境中度过生命最后时光的想法。

  从当前情况来看,下沉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并非易事。上海作为试点城市作出了有益探索,2024年上海市可提供安宁疗护服务的医疗机构有261家,覆盖24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3家综合性医院。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无锡目前只有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安宁疗护试点,从数量上来说,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安宁疗护的发展方向值得努力。

  如何让社区安宁疗护实现从数量到质量的跃升,让有需要的人享受家门口的优质安宁疗护服务?中国人民大学陆杰华教授告诉记者,走好这一步,要建立标准化的安宁疗护规范,成立专业化的人才队伍,开展精准化的安宁疗护服务,同时政府部门要投入更多的经费,促进社区安宁疗护的发展。

  当下,无锡正在探索建立多层级服务网络,成立由市级、区级、社区和居家服务组成的安宁疗护体系,组建居家安宁疗护团队,面向居家患者提供上门或远程的照护服务,包括生命体征监测、疼痛管理、心理支持和家庭沟通等,为居家安宁疗护提供保障。

  从试点到总结经验再到推广,由安宁疗护带来的生命静美终将到来。

  (文中黄萍、陈薇皆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