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警方周刊

“锡警暖行” 打造地铁平安服务新品牌

  近年来,无锡市公安局交通治安分局聚焦群众出行细微诉求和急难愁盼问题,创新推出“锡警暖行”警务品牌,全力化纠纷、指路线、找迷童、帮老人、救病人、寻失物,构建“群众求助全响应、寻人找物全闭环”的民生服务新模式,用“小警务”托起城市出行“大平安”。“锡警暖行”品牌推行以来,累计解决群众求助3000余件,找回走失人员120余人,寻回遗失财物1700余件,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60余万元。

  协同发力,服务活力更优化

  “太感谢了!这是我一辈子的积蓄,总算找回来了!”近日,汪阿姨在河埒口站不慎遗失手提包,包内不仅有重要证件,还有一张存有50万元的银行卡,民警通过电台汇报分局情指中心,立即启动“一站报警、多站快反”机制,联动地铁运营公司展开全线搜寻,很快便找回了手提包。

  “公共交通流动性大,必须建立起全链条响应机制,才能更好地提供服务。”交通治安分局情指中心相关负责人说。针对地铁区域求助类警情占比超六成的实际,交通治安分局探索构建“1+7+N”工作体系,即以分局情指中心为中枢,联动7个派出所指挥室,整合站区警力、地铁站务、安检保安等多支力量,全面承担咨询求助、纠纷调处、小案快破等职能,形成上下配合、左右协同的格局,以资源整合的集约化实现服务效能的最大化。

  交通治安分局创新推出“联合服务队”举措,以民警辅警、站务员、保洁员等为主力,招募500余名由党政机关、社区居民、院校学生组成的“平安志愿者”力量,在地铁站内开展治安巡逻以及安全防范宣传,构建“百米见警、十米有岗、一呼百应”的全覆盖服务网络,共同守护“地下大动脉”的安宁与秩序。

  科技加持,服务质效更精准

  “请四号线沿线警力注意寻找一名87岁走失老人!”今年5月,一名老人和他87岁的哥哥在夏家边地铁站走散,找到执勤民警求助。在站区警务室内,民警调取高清视频,很快便发现了走失老人,“报告指挥中心,这里是河埒口站,老人已成功找到!”不到20分钟,电台便传来好消息。

  高效寻人的背后,离不开科技的加持。交通治安分局全面升级地铁站内安防设施建设,自助搭建“平安出行”数据模型,有效支撑警情快速响应、人员精确找寻。截至目前,该模型已成功找回走失人员83人次,平均找回时间缩短至1小时内,较传统方式提速80%。

  从“线下”到“线上”,是警民同心的“双向奔赴”。交通治安分局坚持问计于民:在线下,开展民警辅警巡逻“三必问”——问乘客需求、问乘车体验、问安全建议,从中找问题、真改进;在线上,开发“锡客行”微信小程序,实现群众求助线上登记、问题线索智能匹配、意见建议双向反馈,已累计提供延伸服务超万次,收集群众意见建议2000余条,群众出行满意度达99%以上。

  警企携手,服务阵地更靠前

  “慢点走,我牵着你。”每天早高峰,开原寺站派出所民警陈宗勇都会在三阳广场站2号线站台等候他的“老朋友”——盲人小周,带他换乘1号线。陈宗勇是分局“8:30小分队”的一员,这支队伍每天都会在早高峰时,帮助行动不便的群体换乘,温暖他们的通勤路。

  和“8:30小分队”一样的温暖故事还有很多,交通治安分局深化党建引领,与地铁运营公司签订党建共建协议,联合打造“站厅—车厢—出入口”三级服务体系,制定《暖心服务十项承诺》,提供方言交流、特殊群体沟通等个性化服务,确保不同需求的乘客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打造了“8:30小分队”“平安商圈联盟”“维维调解工作室”等一批特色党建品牌。

  在地铁1号线南禅寺站,位于4号出入口的“爱心驿站”格外醒目,这是交通治安分局在重点站区打造的“锡警暖行”综合服务体,集合了报警求助、失物招领、应急救助等12项功能,配套设置爱心座椅、母婴角、应急物资箱等设施,还能为乘客提供免费饮用水、临时休息、充电联络等延伸服务,受到乘客们一致好评。

  处警办案讲公心、服务群众显热心、调解纠纷持耐心、处理问题求细心,交通治安分局打造“四心服务”,用人性化、温情化的执法服务确保群众关切事事有回应、件件有落实。

  (丛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