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志刚
由无锡籍作家吴一军、吴一开合著的历史纪实小说《格致人生竞风流》,是一部真实记录中国近代科技先驱徐寿、徐建寅父子和华蘅芳生平的著作,更是一部弘扬科学精神、传承历史文化的佳作。
该书主要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一是人物立体,个性鲜明。徐寿(1818—1884),无锡人,早年放弃科举,自学成才,成为化学、兵工、翻译和教育领域的杰出人物。他与华蘅芳合作,成功制造了中国第一艘蒸汽动力的木质轮船“黄鹄”号,开启了中国近代造船工业的先河。此外,徐寿在江南制造局设立翻译馆,翻译了大量西方科技书籍,其中化学书籍尤为突出,系统介绍了近代化学知识,奠定了中国化学学科的基础,他创立的元素命名法至今仍被沿用。徐寿还创办了中国第一所科技教育机构——格致书院,并出版了中国最早的科技期刊《格致汇编》,推动了自然科学知识的传播和人才培养。
徐建寅(1845—1901),徐寿次子,同样致力于科学事业。他继承父亲的遗志,参与了江南制造局、天津机器制造局等机构的建设,主持制造了多艘兵船,推动了中国近代造船工业的发展。徐建寅在化学领域也有重要贡献,他研制出中国第一种无烟火药,结束了中国依赖进口硝酸的历史,为国防工业提供了重要支持。此外,他还翻译了多部科技著作,如《化学分原》《声学》等,为西方科技知识的传播作出了贡献,被公认为顶级科技专家。
华蘅芳(1833—1902),徐寿的重要合作伙伴,他自学数学,14岁就能掌握明代数学家程大位的《算法统宗》残本的基本原理。他与徐寿合作制造了中国第一台蒸汽机和第一艘螺旋桨推进的轮船,为近代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华蘅芳还翻译了12种西方自然科学书籍,涉及化学、天文、地质等多个领域,培养了众多数学人才,被誉为“中国算学大师”。
这三位历史人物虽是读书人出身,但并未拘泥于传统科举之路,而是转向科技领域,以科学救国为己任,推动了中国近代科技的发展,为中国近代工业和教育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内容翔实,结构严谨。全书共分为五十章,从徐寿的早年生活到与华蘅芳的交集,再到徐建寅逝世,全面展现了三位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和科技成就。该书以编年体的形式,不仅详细记录了他们的家庭变故、技艺提升、结交挚友等经历,还浓墨重彩地记述了他们积极投身洋务运动,亲往美国买机器、研制首艘汽轮船、造出第一艘兵轮、跨越难关巧译书、发明新式烘茧灶、推广实验教学法、殚精竭虑办书院等重大贡献,同时以大量笔墨生动描绘了一代奇才离人世、声誉突遭污名化、奉调天津任教习、会办金陵制造局、奉旨查验赴威海、《兵学新书》见衷情、身处变法激流中、为国捐躯留英名、薪火传承育后人等可歌可泣的历史事件,最后以“历史决不会忘却”作为尾声,表达了对他们的深深敬意和怀念。书中不仅记录了三位人物的生平事迹,还弘扬了“格致”精神,即通过科学方法探索自然规律,推动科技进步。这种精神在当代教育中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正如无锡市山北中心小学以“格致”为校训,将徐寿的爱国思想、务实精神和科学态度融入广大师生的血脉。
三是语言朴实,情感真挚。作者吴一军为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出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他,曾经历过农民、工人、记者等职业,后成为公务员,退休后仍笔耕不辍,先后创作出版了《八千里路云和月》《家事》《原乡曲》《桃乡风情》《百草集》等多部作品,计300万字,以苏南农村题材为主,真实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苏南农村的变革历程。《格致人生竞风流》是他首次尝试历史纪实小说。写作中他注重语言的朴实和情感的真挚,娓娓讲述历史人物的传奇故事,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这些人物的精神风貌和历史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