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太湖周刊

我国经济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兼评《新时代孙冶方经济理论研究》

  □严九媛

  夫经济者,经世济民之术也。自太公制九府圜法,管仲设轻重之权,华夏理财之道肇端于兹。然今世之经纶,非复盐铁论辩之畴昔。方今寰宇激荡,技术迭兴,改革攻坚之际,忽闻沪上出版无锡孙冶方经济科学研究院自2021年成立以来首部新著——《新时代孙冶方经济理论研究》(浦徐进、黄胜平主编,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24年11月)问世,展卷细观,恍见先贤遗志得传薪火,不禁拊掌而叹:此诚当代经世之学之力作,孙冶方思想之传承也!

  溯孙冶方先生之风骨,实具古仁者气象。当举国唯计划是从之际,独倡“千规律、万规律,价值规律第一条”,其胆识不让商君徙木立信之勇。今观是书,首章即阐价值规律新义,谓数字经济时代,数据要素犹古之盐铁,平台经济若今之漕运,然其流转必遵市场价值之枢机。书中引区块链之透明、人工智能之迅捷,证价值规律非但未湮,反得技术加持而愈彰。此论深得孙公“破教条、尊实际”之精髓,若朱子解经,既守程门矩矱,复开后世新境。

  至若“最小—最大”理论,尤见著者慧心。昔孙公谓“以最小消耗获最大效益”,本诸墨家节用尚俭之旨。今书中所论,则以生态为纲,倡绿色GDP核算体系。尝举太湖治理例:昔者围湖造田,得粟万钟而损环境千金;今者退渔还湖,虽减渔获三成,然生态服务价值倍增。此非“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之现代诠释乎?更论及碳中和目标下,光伏产业与储能技术之协同,证最小消耗非只节流,更在开源创新。此番演绎,实承孙公衣钵而光大之。书中详析宁德时代电池制造—回收闭环体系:每吨电池级碳酸锂耗水量较传统工艺降七成,残渣利用率达九成五,恰合《天工开物》“物尽其用”之智。如此匠心,岂非“最小—最大”真谛?

  科技理论篇章,最见磅礴之气。著者以“科技非生产要素,实乃要素之母”立论,此语石破天惊。昔管仲治齐,官山海而富国强兵;今书中所言,乃倡“官科创”之策。尤精辟者,在论基础研究与应用转化之辩证:前者如《九章算术》之圆率,后者似祖冲之之浑仪,二者相须为用。此等见识,非深谙孙公“理论联系实际”之训者不能道。

  金融理论之析,颇具《平准书》遗风。观书中“金融如水”之喻:既润实体百业,亦防洪水滔天。以蚂蚁集团案例,析监管沙盒之要;用北交所设立,论资本市场改革之策。最妙者在论数字货币:谓央行数字钱缗,可收汉武帝铸币权之效,兼得交子便利之利。此等古今交融之思,恰合孙公“鉴古知今”之治学精神。尤值称道者,著者引汴京交子铺“准备金三成”之制,比照今之数字人民币100%备付金制,见金融治理古今一脉。又举徽商“拆货轮转”旧法,对应供应链金融ABS新规,诚可谓“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

  成本理论之拓新,深得“大本大宗”之要。突破传统会计成本窠臼,首提“制度性交易成本”概念。以自贸区“证照分离”改革为例,谓审批时限每压缩一日,可释企业活力亿万。此论遥应孙公“生产关系须适应生产力”之主张,若司马迁赞萧何“顺流与之更始”。更举深圳前海“法治成本”试验:商事纠纷“港区调解+内地仲裁”模式,使涉外诉讼成本降七成,恰似《唐律疏议》遇RCEP规则,古之市舶司化身为现代法务区。

  掩卷覃思,是书有三大卓异处:其一,守正创新,如颜筋柳骨承二王法度而自出新意;其二,经世致用,若《齐民要术》述农桑而利天下;其三,文理交融,似沈括《梦溪笔谈》兼赅文理。

  昔左丘明著《国语》,班孟坚撰《食货志》,皆以经济为经国大业。今观此著,上承孙冶方之遗绪,下启新时代之篇章,融数字智能于经纶,铸中国话语于寰宇。可谓:孙学得传,如岱岳再耸云端;经济新论,似长江后浪推前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