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健康周刊

肿瘤从子宫“溜”进心脏,多学科5.5小时联手摘除

  日前,无锡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妇科、心功能科等多学科团队联合,成功为一名患者切除了从子宫蔓延至心脏的罕见静脉内平滑肌瘤(IVL)。这一高难度手术的完成,意味着该院多学科协作治疗复杂病例的水平再上新台阶。

  ◆偶然发现的“游走肿瘤”

  6月30日,48岁的患者王女士(化名)因胆囊炎前往医院就诊,术前常规心脏超声检查时,心功能科主任钱大钧团队发现其右心房内有一个3厘米乘8厘米的椭圆形肿瘤。“这个肿瘤像‘活物’一样在心脏里跳动,把心房完全撑住了,运动时还会堵塞右心室入口,随时可能导致猝死。”钱大钧指着超声图像解释,更令人震惊的是,肿瘤并非原发于心脏,而是从下腔静脉一路蔓延而来。

  追溯病灶源头,团队发现肿瘤起源于患者的子宫肌瘤。钱大钧介绍:“静脉内平滑肌瘤是一种罕见的、组织学上为良性但生物行为学上为恶性的肿瘤。事实上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子宫肌瘤。它在子宫、卵巢附近发病后,会穿透血管壁,顺着静脉血流方向生长,穿过膈肌进入胸腔,最终抵达心脏,甚至可能延伸至肺动脉。”患者2018年就发现1厘米肌瘤,因未定期复查,7年间肿瘤已“溜”进心脏,发展为第三期。

  ◆多学科联手攻克手术难关

  “全世界文献报道的病例不超过800例,省内更是罕见。”心血管外科主任荣晓松表示,手术最大难点在于肿瘤横跨盆腔、腹腔、胸腔三大区域,涉及心血管外科、妇科、心功能科、重症医学科等多个科室。

  7月15日中午,手术团队启动联合攻坚。妇科副主任张金伟率先切除患者子宫及左侧附件,阻断肿瘤根部;血管外科团队显露并切开下腔静脉,清除血管内瘤体;荣晓松带领心外科团队从右心房将上端瘤体完整拉出。“整个肿瘤像一条长长的‘红丝带’,贯穿了血管和心脏。”荣晓松形容。

  为控制出血风险,团队采用体外循环技术实现自体血回输,最终手术历时5.5小时,出血量仅1000多毫升,远低于同类手术平均水平。“我们从胸骨正中到腹部做了切口,虽然创伤较大,但确保了肿瘤完整切除。”荣晓松说。

  ◆术后康复良好,专家强调定期体检

  患者恢复情况稳定,7月17日上午已转至普通病房。“本来是来看胆囊炎的,没想到查出这么凶险的病,多亏了医生们及时发现。”患者家属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心有余悸。

  张金伟特别提醒,静脉内平滑肌瘤早期与普通子宫肌瘤症状相似,难以区分,建议女性定期进行盆腔超声、腹部超声等常规检查。“虽然罕见,但通过手术切除可有效治疗,关键在于早发现。”

  此次手术的成功,展现了医院多学科协作的实力。荣晓松表示:“各科室各司其职又紧密配合,才能攻克这类复杂病例。未来我们将继续提升技术,为患者提供更精准的治疗。”(杨洁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