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二届江苏省高中物理学科创新人才早期培养专题教研活动在无锡市第一中学举行,来自全国的物理教育专家和省内的160余位物理教师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
无锡一中校长陈博向与会专家、教师介绍了无锡一中在探索拔尖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实践与探索。从设置伟长学院到成立伟长班,无锡一中依托9大省级内涵建设项目,深化科学教育特色化发展,为学生搭建多元成长平台。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向全体参会老师赠送了《批判性思维与中学物理教学》一书。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春密深入解读了拔尖创新人才的内涵,并强调物理教学应实现两个根本转变:从知识学习转向物理观念建构,从知识解析转向促进学生认知转变与发展。他的阐述深化了与会教师对创新人才培养及物理教学本质的理解。
苏州大学教授桑芝芳在讲座中,从思维品质、知识与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突出了创新人才的特征,结合目前大学开展的实践,介绍了物理创新人才的早期发现方法,从创造力课程、基于主课课程的渗透教育等方面提供了物理创新人才培养思路。
江苏省苏州中学物理奥赛教练朱浩结合自身竞赛教练的经历,分享了物理奥赛贯通培养的经验,内容涉及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专业技能提升及教练培养途径等。
在三个分会场,崔勇、徐超、李权等21位中学物理名师围绕物理奥赛、强基计划、科学教育、全面发展、实验教学等议题展开交流。
活动现场,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教师谭骏和无锡市第一中学教师刘军分别带来了精彩的展示课。谭骏面向高二竞赛班讲授“宇宙航行——飞出太阳系”,在复习引力势能、宇宙速度及宇宙航行中的守恒定律后,他引导学生探讨第三宇宙速度计算方法,并创新引入“引力弹弓”效应与“超球”原理类比,定量分析航天器借助火星引力逃离太阳系的最小发射速度。刘军则为高一竞赛班带来“刚体力学选讲”,通过木板与滚轮演示均质圆柱体斜面无滑滚动的临界状态,深度融合理论与实验,引导学生理解转动惯量、力矩与动力学方程的本质联系。这两堂展示课为物理竞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生动的实践案例,获得了与会教师的一致好评。
本次活动有效搭建了高校教授与中学教师的对话桥梁,高校专家的前沿视角与中学名师的教学实践形成了“理论研讨—课程示范—方法创新”的完整育人链条,为江苏省高中物理学科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注入了系统性新动能。(市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