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路加
2025年5月,100周岁的母亲盛宝玉在无锡病逝。
无锡的雨天,总能让我们反复感受到母亲的余温,体会到每一次缅怀母亲的感动!
母亲是如东县苴镇人,那里有个叫盛家渡的小村庄,是勤劳朴实的盛姓家族的集中居住地。外公盛金元,是乡人公认的有文化、有见识、有威望之人,他能接受并传讲各种新潮思想。
1940年,新四军挺进苏中抗日根据地,创建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1941年5月,盛金元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将长子盛保林、女儿盛宝玉都送入了革命队伍。在党的外围组织相继建立时,兄妹俩都成为党的重点培养对象。
1941年夏,盛保林担任丁陈乡的农抗会会长和民兵大队长。盛宝玉被党组织送到东台三仓河地区,接受系统培训,学成归乡后担任乡妇抗会会长。
带领乡民挖战壕、为前线战场的新四军运输弹药、在战斗间隙及时抢救伤员,都是当年民兵们的主要工作,他们在盛保林的带领下,总能圆满完成任务。
当年的苴镇,是新四军后方医院所在地,抢救、护理伤员是妇抗会的任务。在简陋的包扎所里,盛宝玉领着妇女准备好热水和绷带,配合战地医生为伤员止血包扎,与死神赛跑。
新四军领导记住了盛家兄妹;父老乡亲们也看见了盛家兄妹的舍生忘我。为了表彰盛家兄妹的勇敢和突出表现,新四军一师三旅司令部奖励了盛保林一支“三八式”步枪。这是当年最好的武装,是新四军主力部队的精兵才能配备的武器。自此,盛保林的责任心更强了,他时刻将那支步枪佩在身上,随时准备配合新四军作战。
1943年4月,日伪军开始组织重兵对根据地乡村进行扫荡,还企图扩大统治地盘。扎根在最基层的盛家兄妹,都作好了随时献出生命的准备。
1943年5月下旬,共产党如皋(东)县、区组织撤离掘港,迁址到县城西北25公里外的张家庄。张家庄还驻扎了新四军的警卫团。1943年5月24日,日军攻达苴镇,并在苴镇街扎营住宿,准备继续骚扰周边乡村。
5月25日清晨,日寇又偷袭张家庄基地。从苴镇到张家庄,盛家渡是必经之路,盛保林最早发现敌情,此时日寇距离张家庄已经不足一里路,并且还在跑步速行。来不及报告了,眼看一场悲剧即将发生!
千钧一发之际,盛保林背着枪冲了出去,他机智地向张家庄的侧反方向飞奔,在一处坟墩的掩护下,他开始向敌人射击。“三八式”步枪清脆的枪声划破了清晨的寂静,日军分辨出枪声的方向,又判断是新四军主力部队,遂转往枪响方向前进。盛保林不停地穿梭于阡陌间,改变着射击方向,将日寇的火力全部引向了自己,并利用激烈的枪声,向张家庄军民发出警报!
张家庄的警卫团驻军和县、区领导,迅速转移。
盛保林很快就身陷包围。他连中3枪,有一发子弹从他的左肩穿透背部,瞬间血流如注。他拼尽最后的力气,将枪扔入水埠河中,并记下准确的位置。
枪声戛然止住,敌人因不明地形,不敢继续向前。奄奄一息的盛保林爬到叔父盛长松的门口,在牺牲前告诉叔父枪的具体位置,并再三关照,武器绝对不能让敌人拿去!
片刻,新四军四分区的主力部队分数路向敌人包抄过来。日寇见势不妙,仓皇逃回了掘港。而勇敢的抗日战士盛保林倒在了家门口的战场上,他的生命定格在了27周岁。
战争结束后,如皋(东)县政府在苴镇召开追悼大会,县长叶胥朝亲书“英雄牺牲”匾额。为纪念盛保林的功绩,县政府将丁陈乡更名为保林乡;盛家兄妹就读的学校更名为保林小学;盛家故居附近的一座桥更名为保林桥。如今的盛保林烈士,永远长眠在如东县革命烈士陵园。
盛保林的牺牲,更坚定了盛家与日寇决战到底的决心,盛宝玉积极投身抗战第一线。不久,盛金元又将小儿子盛华送入部队。
在盛家,革命自有后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