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回放:近日,有网友发现成都地铁步梯和扶梯之间的玻璃,有些是非透明的磨砂玻璃。四川观察记者走访发现,成都地铁只有部分站点采用了该设计。对此,成都地铁官方回应:此前根据乘客反馈意见,对部分站点扶梯和步梯之间的栏杆玻璃进行了磨砂处理,防止乘客在步梯上行走时走光,后续会考虑普及其他站点。(据四川观察)
快评:穿裙子乘地铁步梯怕走光?别担心,成都地铁给出了应对之策。根据乘客反馈意见,对部分站点扶梯和步梯之间的栏杆玻璃进行磨砂处理,这一贴心设计获得不少网友认可,直呼“人性化、有温度”“支持全国推行”。
现实中,地铁步梯与扶梯之间形成的垂直高差,确有造成部分乘客“走光”的风险。当上行电梯乘客的视线和步梯行人下半身齐平时,透明栏杆几乎就是天然的“走光放大器”,引发乘客担忧。成都地铁回应了女性乘客“看不见的痛点”,以看得见的务实举措,从透明玻璃入手,让乘客感受到城市精细化治理的绣花功夫。成都地铁的主动作为,维护的不仅是职能部门的形象,还为每位乘客的体面出行保驾护航。这种“防走光”的细节设计,彰显的是城市治理的民生温度。
前不久,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指出要着力建设舒适便利的宜居城市。什么是“宜居城市”?答案就藏在成都地铁这样便民利民的温暖细节里。无独有偶,此前无锡地铁因贴心的纳凉区设置,被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装得下公文包,也容得下安全帽!》一文高度点赞。一方小小的清凉驿站,不仅装着桌椅、饮用水和防暑药品,还装着城市的人文关怀,让每一位市民乘客都能感受到酷暑之下城市带来的“人文清凉”。
磨砂玻璃背后站着的,是每个被关照的普通人;清凉驿站里坐着的,是每个被城市呵护的你我他。当城市精细化治理为每一个人带来生活的改变,当冷冰冰的钢筋水泥开始观照人性的温度,城市与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人都有了更好的连接。(陈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