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就过了五十岁。
二十岁的时候,未来像一条没有尽头的路。年轻的脚步踩在晨光里,总有用不完的力气。那时,总觉得生活的地图上,山高水长皆可翻越,时间永远是朋友,甚至可以浪费。
三十岁的时候,肩上多了担子。结婚有了家庭,梦想化作责任,生命的节奏开始有了必须遵守的秩序。柴米油盐是日常的背景,理想仍在,但它被孩子的哭声、账单的数字、工作会议的清单层层包裹。
四十岁的时候,才懂得生活原来不是直线前行,而是不断地绕道、停留、回望。那些少年时不屑的琐碎,竟成了支撑日子最坚实的骨架;那些曾经以为自己不会变的原则,也在生活的打磨中学会了弯曲与妥协。
而如今,到了五十岁。不是山顶,却像是一处高地——可以回望来路,也能遥望前方。
五十岁的我,学会了沉默。不是没话说,而是懂得了很多话不必说。曾经争得面红耳赤的道理,如今只会一笑置之;曾经非赢不可的较量,如今更愿意换来一份心安。
五十岁的眼睛,看人看事更清楚,也更温和。年轻时遇见的人,有的走远了,有的还在身边,但无论谁离开,谁停留,心里都多了一份理解:缘分有时像四季,不必强求,到了就来,尽了便散。
五十岁的心,不再被欲望驱赶。商场的热闹、圈子的喧哗、虚拟世界的滚滚信息,早已无法左右你的节奏。你更愿意坐在午后的阳台,泡一杯茶,看一段书,或者听风吹过院里的树叶。那是一种年轻时不曾懂得的奢侈——安静就是幸福。
五十岁的身体,开始提醒你它的存在。
爬一段楼梯会气喘,熬一个通宵要几天恢复。镜子里的人,笑容依旧,却多了些皱纹与松弛。年轻时觉得理所当然的健康,如今成了每日的功课:按时体检,合理饮食,早睡早起,甚至会认真研究哪种蔬菜更适合补钙,哪种运动能让膝盖少受伤。
但这并不是坏事。五十岁让人第一次真正意识到,身体不是为你无条件付出的机器,而是需要你用心呵护的伙伴。学会善待它,其实就是学会善待自己。
五十岁,也意味着新的开始。
有人选择去旅行,把年轻时没走完的路一一补上;有人选择学习新的技能,弹钢琴、画国画、学烘焙,把好奇心找回来;有人选择返乡,守着一方菜园,与四季为伴。人生不是一条只能向下的坡路,也可以是另一段上行——只是坡度缓了,风景变了。
如果说二十岁是出发的号角,三十岁是行军的脚步,四十岁是调整方向的路标,那么五十岁,便是一处风景台,让你有机会驻足,看清来时的路,也看清心中的向往。(新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