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以后,赏名画、读名帖成了我的爱好。午后,坐在窗前,泡一杯热茶,读读名帖、名画,是退休后日常生活中的一大乐趣。
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我这种没有正规学过书画的外行,赏画、读帖只是一种喜欢。但在赏读的过程中,也学到了许多知识,渐渐看出了一点门道。
唐代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初赏觉得书写有些随意,字的大小不同、行列略感歪斜,笔迹浓淡疏密不拘,还有修改涂抹痕迹。心中产生疑问:为什么算名作呢?带着问题到网上、书籍中寻找答案。原来此帖是颜真卿追祭从侄颜季明的草稿,是在极度悲愤的情绪下书写。我再细看此帖,章法从行草逐步变为狂草,墨法苍润,流畅自然,气势磅礴,纵笔豪放,感受到了高度的艺术感染力。
再如南唐画家顾闳中的名画《韩熙载夜宴图》,初看时因不了解画作背景,也是毫无心得。找到祝勇的《韩熙载与最后的晚餐》一文,认真阅读后,认识了贪婪腐败的韩熙载,了解了画中四道屏风构建的“五幕剧情”,知道了名画背后的故事,回过头来再认真仔细欣赏这幅画,就从中看到了更多的内容。
赏画、读帖,带着问题去找资料,再回过头看画、帖,如此反复,饱了眼福,又长了知识,可谓一举几得。(则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