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看无锡

高温中“望闻问切”

“电梯医生”守护“上下”安全

  在我们避暑的时候,有一群人每天穿梭在楼宇之间,爬机房、入井道、下底坑,为电梯“体检”“治病”,默默守护着电梯“健康”和你我的乘梯安全,他们就是有着“电梯医生”之称的维保员。

  方寸之间“望闻问切”

  7月22日,大暑。午后,锡城户外气温直逼35℃。人站在户外,即便什么都不做,也会很快“汗流浃背”。

  下午1点30分许,无锡新捷电梯有限公司维保员吴磊、杜立国带着工具包来到城西花园。当日是该小区10部电梯的半月维保日。两人向物业管理人员报到,在询问电梯最近两周的运行情况后,来到小区1号楼。确认其中一部电梯内无人后,他们支起警示围挡,将电梯切换至检修状态,自上而下开始维保作业。

  吴磊介绍,电梯维保工作就是通过清理、“望闻问切”,及时发现、消除隐患,保障电梯“健康”。所谓“望闻问切”,主要包括:看电梯各部件是否有松动、老化、损毁等问题;听电梯运行中有无杂音,闻电梯元件有无烧焦等异味;询问物业人员、乘客电梯近期是否有异常;通过测试、检测判断电梯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维保的第一站位于楼顶的机房。在这里,曳引机、控制柜等设备正吹着空调和风扇。墙上的温度计显示,房内实时温度为34℃。两人测试完应急灯、电话,分别对控制柜、曳引机等设备进行清理、检查。

  杜立国打开控制柜,里面各种电气元件、电线密密麻麻。他用刷子细细清扫后,测试线路有无松动等问题。

  “控制柜是电梯的中枢大脑。如果环境温度过热,里面的电器元件也会‘中暑’,导致电梯无法正常运行。根据国家相关标准,电梯机房的环境温度应长期稳定在5℃—40℃之间。”杜立国介绍,为了给设备提供适宜的工作环境,有的物业公司等电梯使用单位会在这里安装空调、风扇等通风、温度调节设备,维保员也会因此跟着“沾了光”。与之有较大反差的是井道。

  在32楼,吴磊和杜立国把轿厢降到适宜位置,打开电梯层门,站上仅2平方米的轿顶,层门关闭后,幽暗、逼仄的井道犹如一个蒸笼。

  借着应急灯和安全帽头灯,两人逐层对电梯层门内侧的门锁装置等部件进行维保。刷子每扫一处,灰尘像是被“惊起”,冲入光中狂舞,黏附在他们汗湿的手臂和脸上。这样的“干扰”,他们全然不在意,专心查看各部件的状态,检查部件上的螺丝有无松动,测试层门能否正常开合……这套动作,他们从32层到负1层,重复了33遍。途中,他们还要对随行电缆、对重装置等部件进行检查……

  从机房、井道到底坑,吴磊和杜立国对照系统清单,完成了30多个维保项目,花费了近90分钟。撤掉警示围挡,在线提交完维保单时,两人的工作服上已沾满了污渍,后背也早已被汗水浸湿。但是,他们顾不上休息,匆匆喝掉一瓶水,便赶往下一站。

  随时待命的“急救员”

  等待他们的是一个维修单,报修的电梯在距离城西花园不到2公里的盛岸花园三期。物业管理人员反映,该小区73栋楼的一部电梯轿厢最近不通风了。

  吴磊和杜立国赶到现场进行检查。这部电梯轿厢不足2平方米,4名乘客进去后,轿门关上的那一刻,空气仿佛就停止了流通,又闷又热,令人难以呼吸。两人经排查,确定轿顶的排风扇出了故障,“它虽然不会影响电梯的运行,但是会影响乘梯的体验感。”两人给电梯换上新的排风扇后,轿厢内通了风。

  据介绍,吴磊等4人组成的维保小组,主要负责城西花园、盛岸花园三期等8个居民小区共计102部电梯的保养、维修等工作,每部电梯内都张贴了他们的手机号码。这也意味着,他们的手机号码就是求助热线,必须保持每天24小时畅通。因此,他们每天都处于24小时待命的状态。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接到电梯故障的求助电话,立即准备出发。

  从业以来,他们有时会遇到“急单”——去年,一户居民家中漏水,导致该栋楼两部电梯全部“罢工”,而此时距离居民下班还有1个多小时。杜立国带人紧急抢修,最终保障了居民顺利乘梯回家。

  吴磊和杜立国说,365天,每天24小时待命,这期间,难免会神经紧张,“有时连做梦都在修电梯”。尽管如此,每每排查出、解决掉一个电梯故障,特别是那种以前没遇到过的问题,他们都感觉自己的“功力”有了长进,很有收获。看着居民平安乘坐他们保养、修好的电梯,他们也觉得非常有成就感。(晚报记者 刘娟/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