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地区的梅雨季,往往长达一个月甚至更久。空气太潮湿,导致墙面也湿漉漉的,甚至会挂着水珠。这一时间段的古建筑内,难免会弥漫着一股股霉味。时间一长,墙面还会鼓包、发霉,出现起皮脱落的现象,不仅影响古建筑的美观,而且潮湿的环境会使墙体滋生大量霉菌等微生物,威胁文物古迹的安全。
不久前,历时半年保养维护的全国重点文保单位东林书院重新免费对外开放。这次彻底保养也是为了让书院能安然度过更多个梅雨季。东林书院管理中心主任荣骏炎介绍,在文物保护领域,消防、安防、防雷三防工程很关键,但对于南方的古建筑而言,防潮、防渗漏同样关键。这次维护,他们对书院所有厅堂和走廊的建筑屋面、瓦面进行了清理维护,检查和更换了腐朽的椽子等木构;对个别门窗等装饰重新油饰,对局部墙面进行了粉刷。同时,对东林报功祠的屋面瓦片进行了保护性拆卸,增加了防水层。
荣骏炎表示,梅雨季里,尤其要注意古建筑屋面的防护。要保持雨水的畅通,沟槽之间要做好清理,防止树叶和泥土堵塞瓦和瓦之间的天沟。而如果雨水排流不畅,很容易在屋面形成积水,造成整个古建筑的漏水。此外,古建筑周围和前后的排水也要畅通,避免雨水在古建筑四周造成严重积水,否则会对古建筑基础产生影响。但荣骏炎认为,即便这样,古建筑的防霉也是个难题,很难做到。因为整个环境都比较潮湿,不太可能在每栋古建筑里加装空调,只能保持空气的流通,降低湿度。
锡惠园林文物名胜区文化总监、文物管理科科长金石声介绍,前阵子,公园对国保单位惠山寺石经幢和省保单位金莲桥做了全面体检,发现两者均存在因环境潮湿而导致苔藓、地衣、微生物等大量繁殖所带来的病害。尤其是金莲桥,武康石质地松,怕潮湿,怕苔藓。大家也考虑采取防护措施,比如给石经幢加盖亭子,定期清除金莲桥上的苔藓,但雨水侵蚀、风化作用等自然力带来的影响终究防不胜防。因此,梅雨季里,对于露天的文物而言更是个考验。
文物研究学者谈福兴强调,江南古建筑是砖木架构,因此,黄梅期间的防渗漏、防蚁等工作很重要:一是查找有无渗漏的现象,尤其要看屋面、墙体、墙角柱础等位置有无渗漏等,如有,要及时采取措施;二是检查排水系统是否有效、有无堵塞现象,如有,需及时疏通;三是加强室内通风,经常清理室内的积水,处理橱柜内等的水蒸气等,防止因湿度过高而产生霉变;四是防火,即便在雨水多的梅雨季,也要经常检查电气线路和设备的安全情况,防患于未然。
(晚报记者 乐章/文 陈大春/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