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2版:二泉月·心情

换一种方式生活

  | 灯火 文 |

  记得小时候家里很穷,穷到没有一张像样的床,甚至都是用稻草铺起来的;家里也没有电灯,每次做作业都是用蜡烛,家里的窗户有漏洞,有一次风太大,把蜡烛吹倒,直接把半间房子烧起来了——那时就想,要是有个玻璃窗,有个像样的床该多好。但我那时还没有工作能力,只能在书上阅读别人如何成为万元户。只能自己做着白日梦,或者看别人如何白手起家。

  长大以后,自考考完了南大的专科课程,再进修了清华的硕士课程,并且走上了营销的职业道路,生活一下子得到了很大改善,有了车有了房,天天陪客户在大饭店吃饭。但却不快乐,因为工作压力很大,没有业绩老板会让你滚,你不得不滚。有时上司还要给一定的脸色让你看。于是自己创业,以为自己当上老板可以走上幸福之路,后来才发现,股东关系,政府关系,客户关系,市场行情的把握,都是有很深的学问,一不小心,被人骗了还在替人数钱。于是留洋出国,到了另外一个国家长期生活,又发现还有人其实连个家都没有,只能像学生一样,住在八人一间的宿舍里,再后来,周游列国,访名山,走百川,发现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但似乎都和我没啥关系。

  有一次台湾客户问我, 如果,老天给你换一种活法的机会,给你再次创业的机会,你会把公司选在哪里,你会选择做什么产品的生意?我突然觉得,这其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找到一个好产品,找到一个好客户,其实就等于男人娶了一个好老婆,女人嫁了一个好老公。怕的是,彼此只恋爱不结婚,又或者结婚以后发现不合适,闪电离婚。在恋爱的过程中,考量的不仅仅是外表和内在,还有性格是否合得来,是否有同样的爱好,或者是否有共同的目标。这和国家的法律不一样,法律有明确的条文规定,但是找客户,找自己喜欢的人,却没有唯一的标准,可以此时爱,那时不爱,可以此时喜欢,彼时不喜欢。客户的问题,其实是很有挑战的问题,台湾人的思想多少和大陆不一样。换一种活法,其实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如果是换一个城市居住,那得重新买房或重新租房;如果是换一份工作从头开始,那么这份工作是否适合你,也很难说;如果是换一个朋友重新相处,至于是否能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又是另外一回事。找对了,就一切都好,找错了,就很难说。爱人找错了,也许可以换一个试试,但谁能保证换了一个就能相守到老。

  每一次出差,每一次开发新产品,仿佛都是在进行一次新的旅途,仿佛都是在经历一次次新的偶遇,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年老的,年轻的,漂亮的,丑陋的,帅气的,一般的,和蔼的,凶恶的,各种各样的人都会遇到。当初有一张床,有一个玻璃窗,也不再需要点蜡烛的梦想早就已经实现,但内心却又有了新的梦想,新的期待:期待开发的新产品能被客户接受,期待开拓的新市场新客户,能长期合作,期待新的公司能有新的发展。但这一切只是期待而已。

  拜访完基隆市的客户,再去见台北市的客户,我发现入住的旅馆名字,居然是“梦屋”。单门很小的入口,很小的电梯上去。到了三楼,才发现房间倒还是挺大的。有免费的洗衣房,提供洗衣烘干服务。也有免费的饮料。左面一间邻居是一对从日本来旅游的情侣,右面一间是中国香港过来旅游的大学生。都和我一样,在寻觅着不同城市不同的美景。

  在图书馆偶然发现一本书,书上写的一句话,我觉得很感人:“欲望越小,人生越幸福。”本来我在为客户不肯下单而发愁,但转念一想,其实在台湾看看也好啊,客户哪有见了一面就下订单的,爱人哪有见了一面,就去领结婚证的,很多事情,需要等待,需要彼此慢慢地了解。至少,我再一次领略了台湾当地的风情,偶遇了很多新认识的朋友,也许,每一次偶遇也是一种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