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看无锡

阿炳雕塑为“国保”阿炳故居增色雕塑家再献最新力作

融合“阿福”和“阿炳”

  本报讯 本报曾连续报道了无锡雕塑家、江大教授徐诚一为他创作的一批阿炳雕塑找归宿的事。此事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重视,后在崇安寺景区阿炳故居展出至今。虽然雕塑暂时有了归宿,但徐诚一不敢松懈,不断督促自己出新作以丰富展陈。昨天,徐诚一将新创作的6件阿炳雕塑运至故居,门口一件头顶“阿炳”的大阿福格外抢眼。

  暑期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阿炳故居迎来参观高峰,徐诚一的阿炳雕塑吸引着游人驻足拍照。“原来定的展3个月,现在已经展了大半年,真的很感谢景区,每天游客很多,我来一次感动一次。”听着故居内循环播放的《二泉映月》,看着游客们认真观赏阿炳雕像,徐诚一大受感动。去年底,在梁溪区文体局、崇安寺景区的支持下,徐诚一的60件阿炳雕塑得以放在阿炳故居丰富展陈。这大半年里,为了让展览常展常新,徐诚一在他惠山脚下惠钱路三周巷的雕塑工作室里,又接连创作了8件阿炳主题雕塑,这次送了6件到故居展出。

  这批新创作的阿炳雕塑,有展现阿炳街头卖艺情景的,有表现阿炳日常生活的,还有呈现阿炳在运河边拉琴抒怀的。其中,有件体积较大的“阿福阿炳”,融合了惠山泥人大阿福和民乐家阿炳这两个本土文化符号,完成于今年酷暑期间,作者的辛苦可想而知。如今,看着故居门口笑脸迎人的“阿福阿炳”,徐诚一心里别有一番滋味。

  “阿福笑对人生,这个形象的憨拙味道很难把握和表达,又怎样跟阿炳的形象结合?”徐诚一一度纠结不已。他向身边的惠山泥塑人学习,在传承创新的基础上,创作出了这批非同寻常的阿炳主题雕塑。下个月,徐诚一就要退休了,他说自己有些着急,因为“到了这个年龄段,做一年是一年了。”徐诚一说,现在最重要的事,是把阿炳雕塑创作坚持下去而别无选择。这些年,徐诚一塑“阿炳”、捐“阿炳”、展“阿炳”,赢得业界一片赞誉。但徐诚一不为别的,他说他只是在做无锡人能做的事情。

  眼下,徐诚一最担心的还是故居里近70件阿炳雕塑最终会到哪里去?虽然有学校提出可以帮徐诚一办展安放这些雕塑,但他觉得那都不是最好的地方。徐诚一创作、研究阿炳这么多年,他坚信,阿炳的故事要从崇安寺讲起,要从阿炳故居讲起。因此,他更希望阿炳雕塑“回家”后可以就此安家。

  (张月/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