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5版:二泉月·晚会

村校的大尉校长

  | 陈仪 文 |

  大尉校长姓王,并非军校的校长,而是我年少时上学的校长。名字已记不清,大家都说他是个大尉,犯了右倾错误,从部队转业到了地方教育系统。后来,就发配到我们学校当校长。

  印象中,他四十岁左右,个头略高,抽烟时喜欢咬个烟嘴,走路带着风。经常穿军上衣,脚上则是一双黑皮鞋,擦得锃光瓦亮。天热了,上身是乳白色的绸质短袖方领衬衣,脚下一双军用黑色皮凉鞋。人生的曲折与磨难,似乎并未在这个曾经的军人身上留下显著痕迹。

  我就读的是黄海之滨的一个乡村学校,离开县城二三十公里。上世纪七十年代,我们学校实行的是小学五年、初中二年的七年连贯制。王校长和许多上面派来的老师一样,平常就住在学校。

  农村人不知道大尉是多大的官,反正感觉很大,因为大队干部就能决定自己的命运。后来,有人说大尉是营级干部,跟公社干部一样大。在部队,营级干部娶妻可以随军,由农村户口转成城镇户口。这可是农村人天大的梦想。所以,大家都很尊敬王校长。

  大队民兵营每年都要组织抓特务的军事演练。在野外如何伪装、隐蔽、埋伏,严阵以待;发现敌情后,如何隐蔽接近,一击而中,活捉特务,这一切都由王校长训练、导演。军事演练很出彩,县、公社领导领着好多人前来观摩,都说演练得好。王校长的名气就更大了。

  王校长对我有印象,应该是他处理我们几个男生玩“好人打坏人”的游戏一事。我们学着电影《南征北战》中的情节,演起了国民党张军长。还用硬板纸画了个不知道几个齿的帽徽,剪下后贴在帽子上。谁知这就闯祸了。有同学报告了班主任老师,说我们戴了国民党的帽徽,是小反革命。班主任不敢处理,就把我们交给了王校长。王校长并没有大声训斥我这个领头的,平静地问了事情的经过。教育我玩游戏要当心,不能瞎来。还问了我家里的一些情况,当知道我父母是无锡下放的后,嘱咐我要听父母的话,好好读书,一定要争气!

  五年级时,有一次我到老师办公室交作业,见桌上放着《参考消息》,我就拿着看。正好王校长进来看见,就问这报纸你也看得懂?我说我父亲经常看的,我也跟着看。他又问你家也订了?我回答说是我父亲向别的下放干部借着看的。王校长没说什么就走了。过了几天,他把我叫去,给了我一叠《参考消息》,说:“这是旧的报纸,我放着没用,你带回家看吧。”我高高兴兴地把报纸带回了家。就是从那时起,我经常有《参考消息》看了。当时,只有国家干部身份的人经过组织批准,才能订阅《参考消息》。一般老百姓既没有资格,也没有那么多的钱去订一份报纸。

  槐花开了又谢,鸟儿来了又往。我也在快乐成长。王校长调到我们公社两年制高中当校长后,我也考了进去,又成了王校长的学生。报到时我见到了王校长,他脸上荡漾着欣慰的微笑,鼓励我要把考上大学作为目标,好好用功。

  1979年春,我们家可以返城了。暑假放假前,我需要办转学手续。王校长专门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亲自为我开了转学介绍信,并告诉我无锡的中学学制是初中三年、高中两年。你尽管已经上完高一,但你读的初中只有两年。回城后,直接读高二可能会跟不上,建议你还是重读高一比较好。我望着王校长关切的目光,无比信任地点了点头。这种事没有谁跟我说过,父母不懂,其他老师可能不了解这种差异,也没有提醒过。王校长见多识广,对我这个学生又比较了解,替我作了主。他还说,我在介绍信里不说你已读完了高一,只说你读完了中三,这样,你到无锡后,就可以上中四,也就是高一了。回城后,好好读书,争取考上大学!我感激地向他鞠了一躬。就这样,我和王校长道别了。

  我至今都不能原谅自己,从那次分别后,我竟然再没有主动联系过王校长。回城后,我顺利读了中四,也就是高一,那时,我应该写信报告一下王校长,但我没有。高中毕业我考上了大学,后又穿上了绿军装,我都应该向王校长报告一下,我还是没有。有许多的机会,许多的理由向王校长问好、致敬,但我都没有。时间过得越久,这份记忆越深,我的内疚也越强。一路走来,我喜欢文史哲,高考考的文科,后从军十七载,细细思量,实际上都与当年王校长对我的影响有关。

  好像前贤说过:心中有,便有。我在心中默念,原谅我这个不敬的学生吧!愿老校长一生幸福,一生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