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8版:二泉月·市井

公社奶牛场

  | 顾熙宏 文 |

  当年,公社有家奶牛场,所产牛粪分配给各生产队。过一段时间队长就要安排人员去摇牛粪。这是一个美差,摇着农船早晨去下午回,比在家里汗流浃背挑重担轻松多了,更何况,在奶牛场各处走走看看,是一次免费的参观考察,为枯燥的农村生活增添了情趣。

  奶牛场坐落在黄心白荡旁。在无锡方言中,“白荡”指小型湖泊,至于名字“黄心”确实有些怪怪的,不知有什么来历,权当是约定俗成吧。黄心白荡几百亩大,自然比不上太湖的烟波浩渺,可是,晴天波光粼粼,雨天白茫茫一片,倒也很有一些气势。湖水清澈明净,成群的小鱼在水草间游弋出没。湖泊连接着大大小小的河流,从这里出发,船只可以抵达或近或远的城镇和乡村。黄心白荡为奶牛场提供了优质水源,也提供了方便的运输通道。往东三里,是本公社唯一的小山——芙蓉山。山不高,但屹立在水网平原上,显得十分醒目,成为方圆几十里的地理标识。在青山绿水间,铺展出大片大片绿油油的稻田和桑园,一个个粉墙黛瓦的村庄点缀在层层叠叠的绿意之中。奶牛场与迷人的田野融为一体,而它本身,就是江南美景的一部分。

  牛棚宽敞通风,水泥地面十分光滑,便于打扫清洗。两排奶牛头朝中间走廊,整齐排列着。奶牛一头头膘肥体壮,身上白一块黑一块,好像穿着崭新的花衣裳。饲养员每天定时喂料,鲜草、草干、胡萝卜、豆饼粉、玉米粉……各种饲料精心搭配,满足奶牛的营养需要。

  看女工挤奶,简直是一种艺术享受。她们的手上下移动,手掌和十个手指有节奏地发力,把牛奶挤入桶内,其灵巧程度简直可以与弹钢琴相媲美。这时的奶牛特别温顺,惬意地接受着女工的服务。挤奶完毕,立即由运输车送往奶粉厂。没有冷冻设备,只能这样快挤快送,环环紧扣,防止牛奶变质。

  牛棚旁,用栏杆围着一大片空地,那是奶牛运动场。奶牛从牛棚中走出来,这里就热闹开了。它们或站或躺,尽情地享受着日光浴。有的时不时甩动一下尾巴,驱赶讨厌的牛虻;有的则一动不动,像一尊尊雕像,可是定睛一看,它们的嘴在蠕动。牛是反刍动物,休息时要把吞进胃里的草料返回来,再咀嚼一遍。

  角落里拴着一头小牛,瘦瘦的,眼睛睁得很大。我摘了一把青草,它闻了闻,似乎不感兴趣。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这是一头刚出生的小公牛,还不会吃草,它将马上被处理掉。“处理”是含蓄的说法,其实就是宰杀。奶牛产出的牛崽,小母牛全部留下,养大后补充奶牛队伍,公牛则基本上都杀掉。从经济角度考虑,奶牛场这样安排无可厚非,可是想到这头小牛刚出生生命就要终结,心中总有些不忍。

  奶牛吃得多,排泄得也多,牛粪处理是一个“双赢”局面。奶牛场出售牛粪,每天有一笔固定的收入。各生产队用农船运走牛粪,肥了粮田,肥了桑园。

  农民们终年辛劳,种稻种麦种桑树,养猪养牛养蚕。他们精心侍弄每一寸土地,也精心侍弄每一头家畜和每一条蚕宝宝。种植业和养殖业相互依存,结合得天衣无缝。粮食生产的副产品是家畜饲料,家畜粪便则是绝佳的肥料。这里,没有一样东西是多余的,没有一样东西会污染环境。

  年轻时务农十年,这是时代给我的馈赠,也是我难忘的人生历练。时间真是一个神奇的过滤器,当年的艰辛、失意和苦闷已经逐渐淡忘,留下的是许多美好的回忆:丰收的喜悦,农民的勤劳淳朴,还有那令人心旷神怡的自然环境……近年来,多次读到这样的消息:畜禽养殖场造成环境污染,各地花大力气进行整治。我这个曾经的农民百思不得其解,畜禽粪便是优质农家肥,怎么会弃之不用造成污染呢?

  城市化迅速推进,农村变成城区,奶牛场停办了。但是,它始终是我记忆深处的一抹亮色,它的全称我将永远铭记在心——无锡县东北塘公社奶牛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