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2006年,市民杨女士在上海寻得一枚“天珠”,未经鉴定就将其购回。今年5月,杨女士想着去典当行变现,可后来没典当成,反而交掉了一笔鉴定费。
“我的目的是直接典当掉,之前也接触过多家公司,都没谈拢。”杨女士说,一次她从朋友圈看到关于鉴定文物的消息,便上门咨询。根据当时工作人员的说法,如果这件物品是真品,那么相当值钱。想要典当需要通过这家公司,个人无法操作。而为了公正,该公司会请收藏专家核实真伪并估价。
“业务员让我放心,说我的东西没问题,即使没有几千万元,也值几百万元。不过鉴定费要5000元。”杨女士爽快付了款。
几个月后,终于等来了鉴定证书,不过结论是这个“天珠”其实是一件“工艺品”。这个结果与杨女士的预期相差太大,加上她不久前打听到其他鉴定机构出具鉴定证书只需要2000元,于是觉得自己花出去的鉴定费打水漂了,对方有故意诱导她去交这笔鉴定费的嫌疑。
随后,记者联系到了这家公司。公司经理表示,作为公司他们肯定是要赚钱的,鉴定费也确实是5000元一件,公司送出鉴定的物品较多,因此价格上已有一定优惠,“并不是说我们没帮她送去鉴定,还开个假证书骗人”。
目前,杨女士正与该公司负责人就费用问题进行协商。杨女士也表示,希望用自己的经历提醒市民,如果有收藏品需要出售,还是要多做功课多咨询,避免后续产生麻烦。(甄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