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3版:乐龄

合族同吃 冬至夜饭

  “聚族而居”,是农耕文化区别于狩猎文化和游牧文化的一大特征。苏氏族人聚族同吃冬至夜饭,就是其特征的表现。

  其实,一个以苏姓命名的村巷,姓苏姓的只有三个大门。其余是马姓三个,薛姓一个。一个大门里,会住上三四户。有个苏阿二,断了后嗣。按族规,他家房产和田产由最近一支继承,同时留下两亩全族共有、轮流耕种,轮到耕种者的义务就是:每逢冬至夜,办酒席请全族的人吃一顿冬至夜饭。

  那年月聚餐机会难得,何况是“送吃”!我等孩子,早已扳着指头数日子。终于盼来了冬至,早早来到巷最东一个门两进的厅上。那时候村里人丁并不兴旺,像苏阿二这样灭了门的也常有,合族吃饭也只要摆上几桌就够了。

  那俨然是提前过春节,不仅孩子欢呼雀跃,大人们也笑逐颜开。怕菜肴不好会被人议论,主办者不敢怠慢,八仙桌上总是摆得满满当当,新酿的江阴老白酒一坛坛放在旁边敞开喝。压板白切羊糕是我的最爱,它是把煮烂的羊肉,加上猪皮冻,用熟羊皮包起来,重压一夜而成的。红白相间,鲜香异常,毫无羊膻味。直到今天,它还是故乡云亭的一道名菜。那岁月,一个大门里的亲眷,是“大家亲眷”。尤其如毛脚女婿、新妇,春节里各家都要宴请。平时有啥好吃的,如馄饨、团子,总是各家之间端来端去。在这“一来一去”中,血浓于水的亲情代代相传,“聚族而居”的好处由此可见。

  (苏洪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