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年来,美容美发行业商家常打着优惠、赠品的噱头让消费者充值办卡,爱美人士一不留神就掉入陷阱,由此引发消费纠纷。日前,宜兴市民芮女士就因预付卡消费问题与美发店产生纠纷,通过法官耐心调解,美发店同意退还卡内剩余款项16万元。
2018年11月,宜兴市官林镇一家美发店推出充值促销活动,推销其店内护肤及身体护理项目。市民芮女士被店内宣传吸引,先后多次充值消费购买相关护肤疗程,直至2019年4月,累计充值高达33.78万元。充值时,美发店店主张某赠送给芮女士大量赠品,包含服务项目及化妆品。几个疗程后,芮女士认为效果不佳,要求解除双方的服务合同并返还尚未消费的金额17.4万元,美发店不同意。经工商所调解后,双方仍未达成合意,芮女士将美发店及其经营者张某告上法庭。
庭审中,双方对于卡内剩余未消费金额、赠品产品数量、赠送服务使用次数无异议,但对赠品价格如何确定有异议,且赠品价格未在店内标明。“因为顾客充值我们才送赠品的,现在要求返还,那已使用赠品部分也要算钱。”张某同意解除合同,但认为赠送的服务和产品两部分,应按芮女士充值时的服务价值计算,“按已消费部分与充值总额比例计算,应从退还款项中扣除21667元”。张某还认为赠送商品总价为88480元,芮女士有39160元产品未退回,按已消费部分与充值总额比例计算,也应从返还款项中扣除18955元。芮女士则认为赠品均是免费赠送的,赠品的价格与其实际享受服务的价格明显不匹配,不同意按消费金额比例来扣除。
法官为此组织了多次调解。“你列出的赠品价格没有进行备案,也没有在店内公示,作为商家来说是不合理的、是违法的”,法官告知张某列出的价格虚高,同时找到芮女士,“赠送产品确实已被使用部分,该使用部分需要按一定比例扣除”,向其耐心释明相关法律条款,并叮嘱她理性消费。
为避免扩大损失,法官组织双方对剩余未使用部分的产品进行了核算,芮女士现场退还了未使用部分产品,张某也将该部分产品对应的金额在赠送部分进行了核减。对于已被芮女士使用的赠送服务,法官认为该赠送部分是因芮女士进行预充值而享有,该部分费用可按已消费部分与充值总额比例计算。最终,在法官的主持下,双方达成一致调解意见,由张某、美发店返还芮女士16万元,于本月30日前分三期付清,若未能按时足额支付,则需承担违约金14294元。
(何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