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陆 晟 文 |
钱锺汉是近代著名社会活动家钱孙卿的次子,在钱绳武堂“锺”字辈兄弟中排行第四。钱先生晚年为无锡、江苏、全国政协,写了大量回忆性文章,还涉猎诗歌、探案小说等文学创作。这部小说《商埠春秋》是其中最完整、篇幅最长的一部,字数几乎和《围城》相当。此前这部遗稿已经在上海复兴中路钱氏旧居亭子间“沉睡”了四十年,最近才在无锡市文化和旅游部门的积极努力下整理出版。
这是一部以民国时代为背景,描述上海周边某个小城工商业发展演进以及当时社会风情的“史料般”的小说,客观反映了民国时期中国民族工商业蓬勃发展的态势。小说从晚清写到抗日战争爆发后。虽然只有短短几十年的时间,但是这期间发生的很多历史事件都有选择性地穿插在小说里,读起来会对那段历史有一个全面认识和了解。
从小说描述的场景中,很容易让人看出来,其中的小城就是指无锡城。里面的众多实业家也有其一一对应的人物原型。金家就是指有“薛半城”美誉的薛家。殷家就是指创建无锡第一家近代工厂的杨家。华氏昆仲指荣宗敬和荣德生两兄弟。孙少卿的原型人物就是作者的父亲钱孙卿。而串起人物的事件和情节有无锡开办电话公司和电灯公司、各家民族企业的创办、商会成立和会长之争、锡金军政府成立、无锡工人运动兴起、早期无锡几家报馆的成立、军阀齐燮元围城、地方维持会成立等。这些事情都确有发生,每一个故事都惊心动魄。作者的父亲是亲历者和各种错综复杂关系的核心人物,因此有很多不为人知的历史细节体现在小说的描述之中。不是亲历者,很难可以描述得如此精准。素以精明著称的无锡商人们,做任何一个决定,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和反复权衡利弊的,读者从《商埠春秋》这部小说中可领略到锡商先贤的神韵。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无锡形成了棉纺织业、缫丝业、粮食加工业等三大支柱产业,并相继崛起了以杨、周、薛、荣、唐蔡、唐程等六大家族集团为龙头的民族工商业群体。到1937年,无锡工业产值居全国第三,列上海、广州之后,成为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祥地和全国区域经济中心之一,工商实业兴旺也带动了城市各领域的繁荣发展,无锡获得了“小上海”的美誉。
实业家们实业救国、实业兴国、实业强国。荣宗敬和荣德生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民族工商业者和锡商的杰出代表,以他们为代表的荣氏企业创业群体,秉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国内、国际市场竞争的实践中淬炼,形成了具有深厚的家国情怀,敢为人先、勇立潮头的创新精神,坚韧不拔、勇毅精进的不凡气度,诚信经营、勤勉节俭的高尚品格,崇文重教、造福桑梓的济世之志等特色鲜明的荣氏企业文化。
值此荣宗敬荣德生创业120周年之际,《商埠春秋》成书出版正当其时。我们可以从另一个侧面立体了解无锡民族工商业家,让“小上海”无锡在两个一百年的交汇点再创辉煌!
《商埠春秋》,钱锺汉 著,古吴轩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