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梦雨 文 |
温哥华每年都会有一场连绵的雨,弥漫在整个冬天,不绝如缕。我是个喜欢雨天的人,但即使再喜欢雨天的人,面对这样连绵的雨季,心情也会变遭,也会发霉。尤其已到了三月,鼻子嗅到了春的气息,可真正的春天,却生生地被一场雨给阻隔了。再加上每天的工作,只有日复一日的繁琐辛勤和谨小慎微,好不容易遇上个周末,却无福消受片刻的阳光,怎能不叫人怅惘呢?于是,我这个读书不勤又不求甚解的人,也只能埋身于图书馆,消磨上个小半天,算是在最烦闷的时光,给自己找一个片刻的后花园。
来加拿大,不觉已经有了几个年头,可关于阅读,我似乎是永远也难跳脱出comfort zone的。英文书是不读的,连繁体中文都很少碰,好在公共图书馆的简体中文书,储量还算丰富,足够我消磨上几个冬天了。
最近,一直沉迷于虚构——那是自然的,现实已经够无聊,所以阅读以小说为主,视为正餐。往往拿一摞,有个七八本,也不在乎作者姓甚名谁(这年头名气和作品的质量往往没啥关系,甚至是反相关的),软软地坐在沙发里,长的读上个几页,短的集子读上个一篇,能大概搭得出作者的脉络,哪本对自己的胃口,八九不离十。就这样择出其中两三本,借回去慢慢看,以中短篇为主。
也会拿上一本两本的非虚构,一个沉迷于虚构世界的人,需要一座回到现实的桥啊。但挑的就没有那么仔细了。往往就是站在书架边,看看开头,看看作者,就扔到一边,或者拿在手里,毕竟非虚构阅读,于我只是开胃菜。
按理说,这样的阅读量对我来说已经是more than enough,可偏偏,我又是个附庸风雅的人,还会不忘借上一本诗歌类的书。这就算是个阅读的零食了,看与不看,看多看少全看心情,挑选也随意,有的时候就是看看书名装帧,全凭感觉。
话虽这样讲,但无论正餐、开胃菜甚至于零食,挑书的过程总是个体力活。书架总共六层,经常需要挺胸:扫描上两层书架;撅腚:扫描中间两层书架;蹲坑:扫描下两层书架,接着移往下一个书架,重复挺胸撅腚蹲坑的动作。这一天,正是在临走时,我在一次“蹲坑”的时候,发现了一本关于王维的小书,装帧朴素,极合眼缘,又是薄薄一本,目测花上个一两小时就能读个七七八八,符合我对于“零食”的定义,于是内容也不消看了,连同小说非虚构,一股脑儿在借阅机上扫描后,取了收据打包带走。
一出图书馆,本来淅沥的小雨渐渐变大,转而成了暴雨。甚至夹了大风,本来穿了防水的冲锋衣尚可在雨中漫步,现在就算是打伞也寸步难行了。好在中国菜场就在对面,我能够顺便去那里买个菜,渡自己这副酒囊饭袋。可即便是消磨了好一会工夫,雨势依然不减,我颓然坐在菜场的长椅上,翻起了那本王维。我想即便是王维,面对这样的窘境,也很难体会出一点诗意吧,我苦笑了一下,不由得这样想。
一张纸滑了出来,就在我翻开“王维”的时候,在半空中打了个旋转,落到了我的脚下。是借书的收据,可定睛一看,却不是我刚刚打的那张。显示在三个星期前,大概是上一个“书虫”借书的凭据。没错,显示的书名就是这本,而且,只借了这一本。
我把书放到一边,端详起这张借据来,它引起了我的兴趣,也激起了我的遐想。是什么样的人,去一趟图书馆,就为了借这本关于王维的小书呢?
他贵庚几何?大概率有了一定的年纪和阅历吧,毕竟,年纪轻轻总会更关注诗仙诗圣。至于王维,诗佛的诗性好比明月空山,寡淡而隽永,需要经过生活的洗礼才能品得真切。那么,是什么又使他的目光略去了挺胸撅腚间的无数好书好作者,又在“蹲坑”这么吃力而不甚雅观的动作之后单单选择了一本王维呢?
他离这里住得近么?在连绵的阴雨里走上不近的路可不那么轻松哩。就算是开车,这里的车位总是抢手,就为了去图书馆借上一本关于王维的小书,是不是时间成本有点太高了,太不划算了?要借也至少要像我,一次性多借几本才不枉来这么一趟。
他是做什么的呢?工作轻松么,生活惬意不,是不是也像我无聊和烦闷是生活的主流?我转念一想,可能他主要是来买菜的吧,被迫耽溺于生活的细碎中。一出门想赶回家,却又觉得少了什么,于是鬼使神差地拐进了图书馆。看些什么好呢?时间总是像干瘪的牙膏,只能勉强挤出一点点。于是他的眼神在那些长篇巨作中犹疑,最终还是定在这本小小的王维上面,这样生活就不光只有柴米油盐,至少还有了明月空山。
又或者,他是一个在异国忍受孤寂的老人,缺少陪伴又语言不通。有口却不能言,有苦却不被理解,以至于夜不能寐,辗转反侧。天一亮就迫不及待地去图书馆消磨时光,看到这本王维,想起曾经临摹摩诘的字和画,就仿佛见到了故人,说什么也要借回去,放在床头,顿觉身心一阵舒坦,睡眠终能安然。
或许他是个做IT的,在写代码的间隙或读上几句,便觉得纯粹的逻辑也没有那么烧脑;或许他是个帮厨,在烧锅炉的间歇读上几句,便觉得热气像诗性一般地蒸腾,工作不至于那么枯燥;又或许他是个卡车司机,在休息站的寒夜里睡前读上几句,夜便不再长,前路也仿佛不再遥遥……
我不断给这个读王维的人做出了各种各样的假设,他们有不同的职业、年龄、社会地位。他们性格各异,境遇不同,收入天差地别。他们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和这本小小的王维发生着微妙的联系。然而,无一例外地,他们的故事里都有了诗,哪怕只这么薄薄的一本,也让平庸的生活闪耀着诗性的光辉。
踏着这样的诗意,不知不觉间,雨停了,我就走到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