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辛禾 文 |
到屯溪,最想去老街。
那年,一行十人去过老街。那个时候从黄山下来,有些疲乏,一会云里看山,一会雾里看花,最后转悠到老街,留下喧嚣二字,来亦匆匆,去亦匆匆,就赶火车去了。
这次独来独往,无人牵挂,自由方便多了,特地去了老街。老街特别安静,像死寂一样,不见当年的喧嚣与繁华,此一时,彼一时也。君不见,新安江水天上来,殊不知,我今天又来了,从江南来。
屯溪,这天上的水,一滩又一滩,多少诗情画意,在屯溪老街千回百转,如梦幻一般。
但不幸的是,2019年7月7日的一场洪水,让那座有着五百年历史的老街古桥,彻底坍塌了。所有人,都看到这一幕让人扼腕痛惜的惨剧。新安江上从此没有了彩虹,整个老街似乎顿然黯然失色。
此刻的新安江,显得异常宁静。只是萧瑟许多。回望依山临水的老街,这里曾阅尽人世间多少沧桑与磨难,经历过多少悲悯与遗憾?那伶仃的被洪水冲垮的桥墩,孤独在河床中央。
不远处丛林环生的叶片,开始一天天泛黄,色泽由浅变深,直至落下。只有岸堤崖壁上依然高悬的几株挺拔修竹,直抵云霄,呈现生命的顽强。
这是一条南宋与明清时光交错风格迥异的老街,它与北京国子监街、苏州平江路曾一同被评为历史文化名街。那古巷里弄,依稀可见昔日繁华的影子,老街原是新安江、横江与率水汇聚的水上码头,老街的西端与桥头相连的“八家栈”,相传南宋已经存在,至今保留完好。宋朝移都临安,徽商们模仿宋城而修建,仿佛是一座古徽州建筑的博物馆。那错落有致的飞檐斗拱,粉墙黛瓦,那高高的马头墙,还有至今仍保留的青青石板路,映衬着飞檐外挑的挡雨蔽阳的长廊,让整条老街显得宁静,古朴而悠长。
我在一座豆腐房的桌椅上小坐,要了一碗豆腐花,花了五元钱。主人为了招揽生意,门口还放个水磨,我也一时手痒,拍拍屁股,起身操练起数十年前孩童时在农村磨豆腐的模样,一种怀旧漾上心头。沿街大多数商户仍经营着传统的茶叶、香菇、木耳这类买卖。这里能工巧匠还专门从祁门引进竹雕与木雕之类。那巧若天成,有着艺术美感的编织小件,也吸引游客聚集逗留。当然这条老街依然保留山上人腌制的辣椒酱菜土特产之类,如萝卜干、酱葛根等,大小烧饼摊位随处可见。
很快,太阳西沉,新安江畔残阳如血,余晖夕照的屯溪老街,辉映着华灯初上的光芒。老街像舞着一条火龙蜿蜒屈曲,熠熠生辉,各种名吃异常热闹,馄饨、臭豆腐、豆腐脑摊位随处可见,各种琳琅满目的小商品,吸引很多年轻游客驻足观望。老街中间有屯溪人、清代著名哲学家和考据学家戴震的纪念馆,戴震曾是《四库全书》纂修官,多少让这条老街带来一些厚重的文化气息,数百年来,老街悠久的徽州文化薪火相继的传统连绵不息。
屯溪老街,依然保持着徽州文化的本色:厚德载物,诚信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