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同进餐,这种行为是传播艾滋病的危险行为吗?”“不是。”……“被一只叮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蚊子叮咬,会传染艾滋病吗?”“不会。”……3月18日下午,在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一间培训室内,一堂关于“艾滋病的传播途径”的防“艾”同伴教育科普知识培训正在进行。随着主持人的提问,学生们积极踊跃回答。为提升师生对艾滋病的认识水平,强化预防意识,增强急救技能,合理营造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当天,学院举行了同伴教育及应急救护知识培训课,50余名学生参加了培训。
据悉,“同伴教育”指的是人们通常愿意听取年龄相仿、知识背景、兴趣爱好相近的同伴、朋友的意见和建议。青少年尤其如此。特别在一些敏感问题上,青少年往往能够听取或采纳同伴的意见和建议,使其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巧,然后再由他们向周围的青少年传播知识和技能,以达到教育的目的。
“高校作为青年学生聚集之地,是艾滋病防治宣传的重要阵地,通过举办这样的活动,意在加强青年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作为主讲人,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青春无艾”同伴教育志愿服务队指导老师沈迪,从近年来青年及青年学生报告病例的趋势、青年学生病例传播途径等方面向学生普及了艾滋病的科普知识,并结合青少年的认知特点,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深入浅出地讲解了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强调了日常生活中对艾滋病的预防要点。现场,沈迪还拿出HIV抗体快速检测试剂盒,给大家演示检测过程。
现场,记者发现了一位粉粉的“城小爱”人偶,桌上还摆满了包括帆布包、笔记本、钥匙扣、抱枕等学习生活用品在内的防艾教育文创产品。据沈迪介绍,这是学院自行设计的防“艾”同伴教育IP形象产品。“通过创新宣传形式,更好地将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到青年学生群体中,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沈迪说。
当天,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救护培训师邰祜山还给大家带来了一堂生动的学习创伤包扎急救技巧课——头部三角巾帽式包扎法。随着邰祜山的讲解和演示,学生们拿起面前急救包里的三角巾,跟着学起来。“这次应急救护基本技能的实操,对我们来讲很实用,能增强我们的应急自救和互救的能力。”学生小董说。
据统计,无锡市红十字会结合红十字生命教育进校园、进社区等活动,充分发挥自身工作优势,组织青年大学生、红十字会员及志愿者等积极开展系列艾滋病防治知识和政策宣传活动,每年培养同伴教育师资50名,培养主持人500名,开设同伴宣传活动1000余场,普及高校学生数量达2万余人,发放宣传物品2万余份、防“艾”宣传资料5万余份,普及宣传群众120万余人,为共同营造全社会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良好氛围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葛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