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9版:二泉月·书苑

一座城市的梦想与骄傲

包松林长篇报告文学《筑梦路上》读后

  | 菊石 文 |

  地铁,当今城市现代化的经典阐释和范式存在,城市竞争力及生活宜居性的标志性符号。

  城市版图上,最富于想象力和现代气质的图景应该是立体交通。从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到中国封神榜传说,上天入地的幻想承载起生活于大地上的人们普遍而亘古的梦想。

  当城市现代化发展到某个阶段,传统交通处于超饱和状态,地铁出场,犹如城市对拓点,贯穿整个城市,将城市从地下包扎起来,像城市皮肤下的经络血脉,给城市永不枯竭的动力。地铁已经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犹如一场流动的盛宴。

  地铁线路图就是一曲城市最美的旋律音符,一幅未来生活保证的象征主义绘画作品。这跨越世俗生活的想象力图腾,将宜居城市愿景以及城市硬实力彰显。如果说飞机场受限于区域规划布局的话,那么地铁就是城市竞争力的实力话语所在。

  就正在起飞的城市而言,这是关乎其未来的大事。它正在发生,而我们都是见证者,历史会以何种方式将这一城市壮举记录下来?或许它不应该被永久封存于档案之中。

  刚刚出版的长篇报告文学《筑梦路上:无锡地铁发展纪实》,系作者包松林历时五年采访所著。洋洋洒洒近八十万言,将藏于围挡之后的无锡地铁建设的神秘故事述诸笔端。当人们走进梦幻般的地铁车站,你不知道背后曾经有过怎样的惊心动魄,就发生在无数默默无闻的奉献者身上。

  虽然我们与他们没有交集,但因为这部书,我们获得珍贵的感动与慰藉。现代生活不会自动到来。城市需要感恩,我们生活在一个可以开创奇迹的最好时代,一个唯有用双手创造未来的不悔时代。回首过往,奇迹纷纷涌现,这就是一座城市的骄傲。读完这部书,我们方知深处其中的甘苦、坚持,以及泪流满面的价值。

  这部著作全景式展现了无锡地铁从零开始的奋斗历程。城市的管理者抢抓历史机遇,以恢弘的气魄果断决策,在争取项目成功获批等方方面面,展现出卓越的智慧和勇气,激情又务实的理性态度。一任又一任的领导接续奋斗,沉潜往复,百折不回,是引领无锡传奇发展、书写伟大叙事的决策者、组织者、践行者。普通市民也透过这些了解到城市重大决策的背后逻辑,知晓一些决策过程的来龙去脉,增加了政府行为的公开透明程度。

  因为无锡地铁的出色建设,成就了令人赞叹的“无锡经验”和数个“全国第一”:行业标准、管理创新、党建引领、文旅融合等等。一条条新的线路开通,是一个个攻坚克难故事的展演。书中描述了那些施工中遇到的危急时刻,惊心动魄的笔触下,让一位位兼具勇敢与智慧的大无畏建设者跃然纸上。无锡地铁强大的召唤力量,使众多无锡游子回到母亲的怀抱,参与这项世纪工程。更多的建设者抛家离乡,怀揣理想,融入无锡地铁的宏大叙事之中,很多从此扎根无锡,成为新的无锡市民。众多身怀绝技的热血青年,为了地铁列车的准点安全,在深夜和凌晨忙碌。这支青年大军中还诞生了一道美丽的风景——地铁伉俪。那些为了地铁建设而舍弃小我的牺牲与获得、坚韧与汗水,最终与地铁完成了彼此之间的相互成就。

  作家的叙述平实之中饱含深情,高屋建瓴又以小见大,将如此波澜壮阔的城市大业娓娓道来,不仅需要较高的政治站位,还需要出色的叙事把控力。作者文采斐然,典故信手拈来,地铁涉及的站点本身与无锡历史深度关联,用看似闲笔的文化考证为叙述增添了历史厚度与阅读趣味。作家在每个章节配上古雅清新的诗词,虽是新作,也与无锡这座名城的气质暗合,使书稿摆脱了枯燥,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息。

  写作策略上,高层运筹与基层故事交相辉映,英雄气度与温情人伦双重叠现,经济逻辑与历史文化互为表里,显示出作者高远的创作立意。作者任职于政府部门,他热爱文学,公务繁忙之余,挤出休息时间采访写作。据不完全统计,出现在书中的被采访者多达180位,可见作者严谨细致的写作态度。

  在整个世界不断加速的时代,习惯于狂飙突进,而往往忽略时间留下的痕迹。无锡地铁建设在城市千年以来的发展历程里只是短短一瞬间,但历史不能忘记,记忆不可缺席。假如没有包松林这些鲜活的记载和写作,也许这些精彩永恒的瞬间就会飘散在历史的空气里,多年以后,只剩一些干巴巴的数字和抽象的工程记录。无锡地铁正在成为一张城市新的名片,着力媲美一流国际化城市的耀眼辉煌。这部书使我们不忘这些建设者,他们是这个时代最响亮的名字。

  《筑梦路上:无锡地铁发展纪实》(上下册),包松林 著,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定价:18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