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9版:二泉月·书苑

乐桥淘书记

  | 陈建琪 文 |

  出了怡园,过马路,到苏州古旧书店淘书,前些年与作家李辉来过,这次是与作家郜兄、画家小吴。2016年那次与李辉的书店淘书印象最深。那天下午我和李辉兄从得月楼出来,我提议到苏州古旧书店去淘淘,李辉兄欣然同意。李兄本来就有爱书、写书、淘书之雅好,苏州古旧书店就在观前街与苏州图书馆之间的人民路上,很是方便。

  苏州古旧书店是一家有点年头的书店,古旧书店一楼经营新书和文房四宝,我们直接来到三楼的古籍部。我们各自在书架上,仔细搜索各自喜欢的书籍。在满满的书架上,我发现了一本《巴金写作生涯》,翻看内页是由贾植芳、陈思和、李辉、朱利英四人合作编著,仔细一看还是从无锡流到苏州的,书扉页上有无锡市十一中图书馆藏印。我对李辉兄说,我要把它请回我们无锡。李辉就向我详细说起他和导师贾植芳、陈思和、朱利英四人合作编辑这部书的经过,他也很赞赏我要请回的善意。在我接听电话的时候,李辉就把书款付了,并签上名字:“建奇兄自无锡来苏州相聚,同逛苏州古旧书店意外觅得我们与贾先生合编的巴金写作生涯一书。睹书思人,贾先生常在心中!李辉2016.12.10。于苏州”。

  这家始建于1986年的书店,曾见证过无数爱书人俯首淘书的剪影。书店的旧书区像一座被岁月尘封的宝库,成摞的书籍堆叠成高低错落的“书山”。我蹲身翻开一册泛黄的《苏州史志》,封底竟夹着一张泛黄的借书卡,借阅人姓名栏里“周明”二字已褪色,借期停留在1985年3月。这让我想起书店老员工江澄波曾说:“每本书都有它的前世今生,翻开书页,就是打开一段人生。”

  那天我还淘得另外三本旧书。

  《人性的治疗者:沈从文传》。在文学类书架的底层,一本1983年百花文艺出版社初版的《人性的治疗者:沈从文传》静静蜷缩。翻开序言,其中写道:“沈从文对美的信仰,始终如湘西山涧般清澈。”

  《黄仲则研究资料》。在古文献专区,发现一本1986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黄仲则研究资料》。

  《麂山之谜》。在现当代文学区,1984年花城出版社出版的《麂山之谜》短篇小说集被压在一摞旧杂志下。莫应丰笔下的湘西山民与沈从文笔下的水手在纸页间相遇,书脊处“莫应丰 著”的字体已斑驳,却让我想起益阳档案馆里那枚茅盾文学奖奖章的照片。

  三本书的价格竟不足百元,共计75元。这让我想起杜亚飞在《姑苏淘书记趣》中的感慨:“旧书的价值不在价签,而在它曾温暖过多少双捧读的手。”

  古旧书店二楼悬挂的旧联我蛮喜欢:“一窗竹影三更月,半榻茶烟万卷书。”在这个快节奏的网络时代,能放慢脚步跨进书店,静下心来专注于书架上的图书,我想这也是一种乐趣与休闲,淘书是读书人最大的爱好。苏州古旧书店依然固执地守护着旧派的文化阵地,真是值得欣慰与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