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看无锡

电子秤忽偏忽准究竟谁在“搞鬼”?

  近日,市民小光(化名)在消费时遇到一桩“怪事”:同一家店,同一台电子秤,称重结果却忽偏忽准。他怀疑商家从中“搞鬼”。事实究竟如何?惠山区市场监管局堰桥分局受理该消费投诉后,立即展开调查,并于当日查明真相,成功化解纠纷。

  小光家住惠山区某小区。近日,他和朋友在离家不远的零食店选购了牛肉粒、辣条等散装零食。付款后,他掂量了一下零食的重量,感觉商家的称重结果不对,便用家里新买的电子秤自行复秤。经复秤、计算,店内的电子秤称重结果偏重,商家多收了他27元钱。

  为了进一步确认自己的测试结果,小光再次到该零食店选购了与上次相同的零食。这次,店内电子秤的称重结果与家里的电子秤完全一致。

  同一台电子秤,为何忽偏忽准?小光怀疑,商家从中动了手脚,于是,带着未拆包的零食、购物票据等材料,到惠山区市场监管局堰桥分局投诉。

  堰桥分局受理后,立即派执法人员赶至涉事零食店进行现场核查。经查,该零食店收银台上共有3台电子计价秤,每台均贴有检定合格标志,且在检定有效期内。执法人员使用标准砝码对电子秤进行多点位测试,亦未发现异常,初步排除店内所用计量器具本身不合格的可能性。

  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执法人员通过调阅店内监控录像,找到了原因——收银员在第一次为小光称重时,随手把他选购零食时所用的购物篮放在了旁边,碰到了秤体,影响了秤的准确性;第二次称重时,购物篮不在秤旁,秤恢复正常。

  经进一步调查,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该店收银区域空间有限,并非收银员故意为之。执法人员指出上述问题的同时,提醒商家合理规划收银区域,清理电子秤周边物品,确保秤体周围无干扰物。

  经调解,商家与小光达成一致:商家退还了多收的27元钱,并按照8.8折的优惠折扣,重新结算了小光当天的消费金额。对此,小光表示满意。

  贴士

  防范电子秤作弊有哪些技巧

  “在本消费纠纷中,消费者通过自行复秤发现问题,并留存证据,为维权提供有力支撑,值得肯定。”执法人员表示,广大市民可以掌握以下防计量作弊的小技巧:购物前,注意查看电子秤是否粘贴处于有效期内的强制检定合格标志,查看电子计价秤是否放置平稳,注意称重前的重量显示值应为零;购物后及时到“公平秤”处复秤,特别是购买活禽、活鱼等商品时,要在宰杀前复秤;平时也可以在“公平秤”上,先称出手机等随身物品实际重量,并将这些物品作为测试商家所用计量器具准确性的“随身砝码”。

  日常消费中,如对商家的称重结果和结算金额有异议,可以第一时间与商家沟通解决。若发现“缺斤短两”等计量违法行为,请注意留存相关证据,及时拨打12345、12315热线投诉举报。(刘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