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看无锡

梅家渎青虾产业园示范区投用

“太湖3号”青虾“画”出生态致富路

  “太湖3号”青虾商品虾

  梅家渎青虾产业园

  本报讯 宜兴高塍镇梅家渎村的千亩虾塘,水面波光粼粼,刚整治一新,方方正正,宛如镶嵌在大地上的翡翠。水下,6月入塘的“太湖3号”青虾苗种正舒展着晶莹的虾须,在黑叶轮藻间穿梭觅食。再过两个月,这些活泼的小家伙就将作为成品虾“跃”上苏锡常地区高端商超的货架。随着梅家渎青虾产业园示范区的投用,这片紧依滆湖的现代化养殖基地正孕育着生态渔业的新变革。

  “看这虾苗的活跃度,今年肯定是个丰收年!”思扬和虾生态农场总经理沈思扬站在塘埂上,望着水下灵动的身影难掩喜悦。他用抄网轻轻一捞,数只通体透亮的青虾便跃出水面,“‘太湖3号’青虾可是个宝贝,市场价高的时候每斤能卖到100多元,单养一亩收益就能过万元。要是搞虾蟹套养,比单一养蟹每亩能多赚4000元!”

  作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培育的“明星品种”,“太湖3号”青虾跳出了传统杂交选育模式,不仅规格大、生长速度快,抗病能力也远超普通青虾。“1亩投放种苗1.5斤到2斤,3个月后每亩能收获约120斤。大的能长到30克一尾,平均大小也有20克左右。我们一般在每年1月到3月自主育苗,5月、6月投放到池塘,10月到12月供应市场,养殖周期短、效益高,市场批发价格在每斤80元到100元左右。”沈思扬介绍说,今年青虾市场行情非常好,3月试养了首批300亩青虾苗,5月收获了3万多斤,6月中旬就已销售一空。目前,基地670亩虾塘里的青虾苗正处于快速生长期,10月就能上市,现已接到十多单预订。

  高温天气,虾塘的“防暑”措施也得到位。90厘米深的水位比往常增加了20多厘米,三成水面被黑叶轮藻覆盖着,形成了青虾的天然“遮阳伞”。入夜后,塘里的增氧泵开始轰鸣,“这段时间每天晚上九点开到次日凌晨四五点,遇到阴雨天白天也得开,工人每晚还要巡塘两次。”沈思扬说,这些细致的养护措施,都是为了让青虾在舒适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生态养殖的理念渗透在产业园的每一处设计中。5800余亩的产业园一共配置了14套“三池两坝”尾水处理系统。宜兴市城旅生态渔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张钧指着水流方向介绍说,系统能让尾水净化达标后再排入外河,既保障了养殖水质,又守护了滆湖生态。

  目前,该产业园已完成土方工程,正在加紧建设管理用房、水泵等配套设施,繁育中心和研发中心也已进场施工。作为“河荡三青”种业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未来每年将培育30万公斤优质青虾苗种,供应350吨以上商品虾,并面向周边定点供应“太湖系列”新品种青虾苗种。

  “我们不仅送良种,还送技术,助力提高青虾种质创制、新品种选育、规模化育苗的生产技术水平。”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工作人员说,通过“核心基地+繁育基地”模式,青虾存活率从传统模式的10%提升到90%以上,让养殖户享受到科技带来的红利的同时,辐射带动江苏乃至全国青虾产业高质量发展。

  (潘凡/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