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的蚊子特别多?记者从无锡市疾控中心获悉,今年夏天,我市伊蚊数量比去年同期明显增多,7月的伊蚊密度达去年同期3倍。专家提醒,要防范蚊媒传染病,市民可通过“蚊虫预报”平台实时查询叮咬风险。
今夏蚊虫明显增多
有市民表示:“今年夏天,感觉蚊子变多了,早晚出门总感觉被叮咬得厉害。”
邹亚明说,“今夏蚊子多”不是错觉。7月份,无锡伊蚊密度是去年同期的3倍。无锡市疾控中心利用“双层叠帐法”监测统计的最新数据显示,7月全市伊蚊成蚊平均帐诱指数为0.89只/(顶·小时),环比6月上升1.7倍,明显高于去年同期的0.29只/(顶·小时)。8月上半月,这一指数上升为1.1只/(顶·小时)。邹亚明指出,气候是影响蚊虫密度的重要因素,今年“七下八上”时段,台风带来的降温、雨水,均有利于蚊虫孳生。
此外,7月无锡平均布雷图指数(BI)为12.50,环比6月上升58%,也明显高于去年同期的4.24。布雷图指数是衡量一个地区伊蚊密度的核心指标,反映伊蚊幼虫孳生的情况。“对布雷图指数大于10的地方,要及时开展蚊虫灭杀,降低聚集性疫情发生风险。”邹亚明指出,在各街道社区的消杀控制下,8月上半月,全市伊蚊幼虫平均布雷图指数已下降至6.9。
无锡未现基孔肯雅热病例
近日,最新公布的《基孔肯雅热防控技术指南(2025年)》,在流行风险地区分类方面,把江苏省归为Ⅱ类地区。记者了解到,该分类标准贯彻多病同防策略,综合考虑媒介伊蚊地域分布和活跃期,参照《登革热防控方案(2025年版)》,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流行风险由高到低分为I类、Ⅱ类、III类、Ⅳ类地区,后续可视传播风险变化动态调整。《指南》指出,Ⅱ类地区指媒介伊蚊活跃期相对较长或既往有登革热本地病例报告、有一定聚集性疫情发生风险的省份。
记者从无锡市疾控中心获悉,今年以来,无锡本地并未出现聚集性疫情,也未出现本地自发、或由外地返锡输入的基孔肯雅热病例。“市民无需对基孔肯雅热感到过于担忧,日常生活中注意做好防蚊灭蚊工作即可。”无锡市有害生物防制协会秘书长、无锡市疾控中心主管医师邹亚明表示,无锡正不断加强对全市各级医疗机构的指导、培训,发挥基层医疗机构的“哨兵”作用,做到及早发现病例并予以控制治疗。
邹亚明表示,基孔肯雅热是蚊媒疾病,伊蚊吸了感染者的血、具有感染性后,再去叮咬健康人员,才会把疾病传播开。“传染源要得到有效控制,要防控灭杀伊蚊这一传播媒介。”邹亚明补充道。
用好“蚊虫预报”平台
据无锡市疾控中心监测,我市蚊虫密度的高峰时段在每年的6月至9月。蚊虫密度的消长曲线显示,9月份有可能出现蚊虫密度的一个小高峰。邹亚明指出,受气温下降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通常过了9月份,蚊虫密度的总体趋势开始逐渐下行,但个别年份9月的蚊虫密度反而升高。
当前正值蚊虫繁殖的活跃期,无锡市疾控中心日前发布《致全体市民的“防蚊”倡议书》,倡议全体市民“共同参与防蚊灭蚊,共享健康美丽家园”。对此,邹亚明建议,有外出旅行等计划的市民,外出之前,要及时关注目的地的疫情流行情况。如前往高风险地区,注意做好个人防护,避免遭受蚊虫叮咬。返锡后两周内关注个人健康状况。
专家建议本地市民积极参与、主动配合社区防蚊灭蚊活动。家庭每周开展一次卫生清理,重点关注房前屋后、阳台天台、菜园花园、厨房卫生间,检查地漏、下水道确保排水畅通,倒掉花盆、瓶罐等用具内的积水,闲置容器物品倒扣放置避免积水,水桶、水缸等严密加盖或养鱼防蚊。“在市内出行的市民,可及时登录‘蚊虫预报’平台,查看目的地的蚊虫骚扰指数,获取防蚊参考意见。”邹亚明补充道,在使用过程中,市民如有好的意见建议也可及时反馈,以便无锡市疾控中心后续对该预报平台进行优化升级。
(晚报记者 李旭/文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