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看无锡

“锡”引玫瑰,“奇”开富路

“锡奇玫瑰”绽放戈壁滩

  8月25日,新疆克州阿合奇县库兰萨日克乡的玫瑰园内迎来首茬收获。无锡市对口支援新疆克州阿合奇县前方工作组(以下简称“无锡援疆工作组”)推动建成的“锡奇玫瑰”种植项目,将打造出一条新的精准扶贫的产业链。

  “致富花”绽放:

  10亩玫瑰初长成

  8月25日,新疆克州阿合奇县库兰萨日克乡的玫瑰园内,一垄垄覆盖地膜的玫瑰植株间,工人们正细心采摘花朵。这些娇艳的玫瑰将被送往沙棘茶厂,加工成独具风味的沙棘玫瑰茶。这一片花海,是无锡援疆工作组推动的“锡奇玫瑰”种植项目的重要成果,预计两三年后进入盛花期。

  玫瑰园中,植株尚且“年幼”,花苞却已悄然绽放。这些玫瑰于今年6月下种,目前几乎每株挂着两三个花苞,长势喜人。新疆兰奇农牧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张海峰介绍:“今年共种植10亩玫瑰,约2.1万余株,存活率超过85%,高于预期。”这一成绩,离不开无锡援疆工作组的努力。去年他们组织阿合奇县涉农骨干赴宜兴美栖村“取经”,学习玫瑰全产业链运营模式,并成功试种2000株玫瑰。

  多元发展:花香融茶出路宽

  阿合奇县引进的是食用型云南墨红玫瑰,该品种耐旱、耐寒、耐贫瘠,还具有较强的固沙能力。试种期间,来自宜兴的农业专家每日监测土壤湿度、记录生长数据,克服了低温与风沙等自然挑战,最终使玫瑰在戈壁滩上扎下了根。去年试种成功之后,今年种植规模扩大至10亩,预计可收获湿花瓣80~100公斤。待两三年后植株成熟进入盛花期,亩产湿花瓣可达约100公斤,使之成为当地的特色农业,进一步推动当地农业结构优化。

  采摘后的玫瑰如何实现价值最大化?在沙棘茶厂内,层层摆放的玫瑰花瓣正被阴干,浓郁花香弥漫整个车间。张海峰表示,这些花瓣将与沙棘叶结合,制成沙棘玫瑰茶,“沙棘茶味道较为特殊,加入玫瑰后不仅可提升香气,也缓解了沙棘原有的涩感,茶汤更加香醇。”

  除此之外,“锡奇玫瑰”项目还计划在未来延伸产业链,开发玫瑰糕点、玫瑰精油等高附加值产品,并结合观光农业,打造集种植、加工、旅游于一体的综合产业模式,持续拓宽牧民增收渠道。

  改变观念:让牧民亲手种出未来

  新疆克州阿合奇县坐落在天山南脉腹地,戈壁广布、冬季漫长,当地产业极为单一,经济发展一度受限。此外,由于昼夜温差大、土壤碱性、无霜期较短,传统农作物难以种植,农业发展面临重重困难。近年来,无锡援疆工作组与阿合奇县共同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依托地域特点,成功培育出沙棘、药用大蒜等特色产业,不仅铺绿了戈壁,还带动了牧民就业、增收。

  阿合奇县发改委副主任、无锡援疆工作组项目负责人胡明介绍,自2023年4月无锡市第十一批援疆干部抵达阿合奇后,团队走遍了全县所有乡镇,思考如何在这片自然条件严苛的土地上再“种”出一条产业链,玫瑰便在这时候进入了无锡援疆工作组的视线,“阿合奇的平均日照超过16小时,并且几乎没有病虫害,非常适合蔷薇科植物生长。”此外,新疆和田地区本就有着两千多年的玫瑰花栽培历史,更坚定了无锡援疆工作组推进项目的信心。

  在项目组的帮助下,巴合提努尔·阿甫等10多位牧民参与种植、管护工作,在提高收入的同时,也成为玫瑰推广的“火种”。“千百年来,柯尔克孜族世代以放牧为生,如今我们要帮助他们走出传统,发展特色农业,第一步就是转变观念。”胡明说,在巴合提努尔·阿甫等人的现身说法下,周边牧民逐渐了解玫瑰种植的技术与收益,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此外,玫瑰不仅带来经济回报,还具有固沙防尘、修复生态的作用,真正实现了一举多得。

  如今,一朵朵“锡奇玫瑰”正绽放在阿合奇的戈壁滩上,它们不仅美丽了一个乡镇,更照亮了一条可持续的富民之路。

  (晚报记者 施剑平/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