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二泉月·文学

与夏花共谋

  | 汤蕴瑾 文 |

  夏花盛大、长久、热烈。

  一日傍晚去赴朋友之约,从后视镜中发现路边有两株紫薇树,开得正旺,在晚霞中非常惊艳,关键是树冠很低,非常适合与之合影。我的妄念如同晚霞倾泻,心念霎时波光粼粼。

  事不宜迟,花不等人。隔天就约了摄友去拍。

  这是两株不同花色的紫薇树,矮一点的是颜色非常正的淡紫色,高一点的是绯红色的。淡紫色的这株正值盛花期,树姿娴雅,扇形的树冠开满了紫花,就像一顶时下流行的簪花头饰戴在树上,远远看去似一团停伫的紫云。绽开的花瓣皱皱地连在一起,已经看不清花瓣数量,可是它们一点都不觉得拥挤,既热烈又高冷,既喧闹又安静。紫薇花是大方从容的,它总是会比你先觉察到大地的温度,它总是会比你更多知道节气的行程。

  为了呼应紫薇花色,我特意穿了一套紫色的新中式裙装,花点小心思来成全妄念是有必要的。

  站在紫薇树下,我忽然意识到,我们之间存在着某种心照不宣的共谋关系。它负责一树花开,恰到好处的高度,仿佛是精心布置的舞台。而我,则负责在它的光影里调整角度,变换姿势,微微侧头,让脸颊染上同样的淡紫。

  一个夏日的傍晚和紫薇共谋,直至余晖落尽,尽兴而归。

  后来查资料才知道,白居易曾经是我的“共谋同伙”。紫薇在唐代是“官花”,唐玄宗直接把中书省改为紫薇省,并在宫内遍植紫薇树,紫薇郎成了中书省官职的雅称。白居易曾任中书舍人,便是紫薇郎一个。某日轮到乐天诗人当值,无事闲坐,很是无趣,于是他索性搬张凳子坐到屋外,仔细端详院中的紫薇花。良久,他提笔写下“独坐黄昏谁与伴,紫薇花对紫薇郎。”原来一千多年前,白居易就对着紫薇花自说自话,还理直气壮。

  紫薇树和紫薇郎在宫墙内进行一场共谋,即使人生寂寞孤独,也要在孤独的生命中,热烈地开放。紫薇花不过是诗人体内蛰伏的另一个灵魂,借由夏日季节,得以完成对生命自由的追寻。

  紫薇花盛开的时候,荷花也开了。

  一日刷朋友圈,看到一女友骑着自行车在荷花池边兜风。荷叶连连,荷花高耸。荷花池很常见,但是荷花长得超过人高的池子却很少见。我的妄念又来了。

  荷花清晨打开,傍晚收苞,是位信仰太阳的仙子。问摄友是清晨还是傍晚去,摄友回说,肯定得起早去啊,清晨的荷花有神。

  我起了个大早,挑了条粉色的裙子,赴荷花之约。

  清晨的荷花从不让人失望,你站在它面前随便一拍,它都清清雅雅、端端正正的开好,像一位永远优雅得体的老朋友。荷花之美,就是那么浑然天成,仙气飘飘,让人忍不住心生妄念,欲与之共谋。在荷花的加持下,我也目若青莲,照片自然也很出片,获得了众多朋友好评。人的虚荣,花的宽容,在夏天里达成微妙平衡。

  与荷花共谋的日子里,我渐渐发现,是荷花教会我去观察、去领悟。

  芸娘是领悟荷花的美学高手。200多年前的清朝,在苏州沧浪亭的附近,住着一对风雅之人,男的叫沈复,女的叫芸娘。沈复在妻子去世后,写了《浮生六记》,书中记录了他和妻子芸娘充满烟火气的生活片段。芸娘特别有生活的感受力。我们来喝一杯芸娘的荷花茶。荷花初开的时候,芸娘做了一个纱布囊,把茶叶塞在一个个纱布囊中。赶在傍晚花瓣合拢之前,把纱布囊放在花蕊中间,当花瓣合拢时,就把茶叶抱在荷花怀里。第二天,再把茶叶包取出来。你能想象茶叶包的气息是怎样的吗,茶叶经过一晚上的香薰和怀抱,它的气味非常独特而美妙。

  这样的茶,竟是比妙玉的“体己茶”有趣很多。妙玉的“体己茶”使用了梅花上的雪水,只是注重了水的来源。而荷花茶充满了芸娘对荷花的观察,充满了芸娘的巧思,充满了芸娘与荷花的共谋。芸娘借助荷花制作采撷天地灵气的荷花茶,充满了人间烟火的诗意。荷花借助芸娘与茶叶结合,成为经典的人间清味。

  与荷花共谋,观察荷花的人还发现了荷花定律。一个池塘的荷花,每天都会以前一天的两倍数量开花。于是有人出了一道题,假如第30天荷花开满整个池塘,那么请问在第几天的时候,池塘里的荷花开了一半。

  答案是第29天。也就是说最后一天的开放数量等于前面29天的总和。这就是荷花定律。

  我为这样的细致观察暗暗叫好。每每经过荷花池,总是在想,现在的样子是它满池的模样吗?没有人知道今日荷花与昨日相比是否增减,只有荷花池记得那些过去时间里的美好痕迹。1到29天每一天都充满希望,那些埋藏在水面下、埋藏在更深淤泥下的心情,干净而喜悦地期待浮出水面……那时它还年轻,并且心怀美梦。

  在写这篇小文时,我心里隐约也有些担心,担心别人会觉得这是我在为自我虚荣辩解。可是,是又怎样呢,看到花,感受到生命的美好,继而想与之合影,留下四季轮转的印记,这就是感受当下的证据。若是有同行朋友的合影,那更是未来某日重访生命的线索。

  又过了两周,我重游拍照的荷花池,发现荷池已失了当初的精气神,有零星叶子枯败,东倒西歪,第30天盛花期已过。我站在池边发呆,想起两周前的共谋,它为我打伞,我为它发朋友圈,这场共谋,谁也不曾亏欠。

  荷池边的田埂上,迎面走来一对散步归来的老夫妻,他们走在夕阳的逆光里,走在荷池边。盛夏的荷池,背后是一排农舍,前面是宽广的稻田。夕阳中走来一对老夫妻,他们走向荷池,走向回家的路。他们才是与花共谋的主角,荷花为他们打开,为他们收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