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布谷 文 |
2013年的年夜饭,是在父母家里团圆的。团圆饭吃好以后,和母亲一起坐在沙发上看春晚,看了一会,我对母亲说,今年我要退休了。不知母亲有没有听清,那时,母亲的耳朵已经有点背了,我接着又说了一次。过了一会,母亲转过来,朝我点了点头,然后,朝我笑了笑,母亲的笑总是那么慈祥。当时,我还是不能肯定母亲是否听明白了我说的意思。
母亲过世后的第三年,我开始整理母亲留下来的日记。
从我记事起,母亲就已经有了写日记的习惯,窗下写字桌右边的那只抽屉里,一直放着大大小小的日记簿。退休后,外出旅游,母亲也不忘把日记簿带在身边。因为经历了无数次的搬家以及早些年一个接着一个的运动,母亲早年的日记簿有不少已经遗失在了岁月的风尘里。
当我整理到母亲2013年除夕那天的日记时,发现那天的日记写得有点长。母亲晚年的日记,记的大都是与天气、饮食、养生有关的一些内容,写得都很简约。这天多了这样一段,专门写了关于我提前退休的内容:
“大儿子今年五十五了,今天吃好团圆饭,他对我说要提前退休,我支持他。大儿子从小喜欢看书,这是他一生最大的爱好,生活过得很节俭,却舍得买书,买了很多书,放都放不下了,都是他的宝贝,只好把客厅也装修成了书房。他有一个笔名,叫布谷,写文章用的。当时我问过他这个笔名有什么样的意思,他给我说了好几个意思,我只记住了一个,一介布衣,五谷杂粮,别的都忘记了。他上班时忙于工作,忙了大半辈子,没有更多的时间看书,他是想把这一屋子的书等到退休以后去好好看。我支持大儿子提前退休,好好过自己想要过的生活。”
知子莫如母。没有想到,那晚我只说了一句,母亲却写出了她对大儿子的挚爱理解,写得语亲心长,说到了我心里面,还把我当时没有说出来的意思表达得明明白白。当我将这段文字录入电脑后,反复地看着,坐在电脑前久久没能离去,不禁想起了2013年除夕之夜,母亲朝我投过来那慈祥的微笑。现在我明白,在那个微笑的背后,蕴含着多么伟大的理解,对我来说,母亲的理解是至高无上的。
提前退休,身边能够理解的不多,不会多过个位数。更多的是跟我算账,算的是经济账,直到退休十余年后的如今,出于关心,依然还有人在帮我算这笔账,以为我把账给算错了。每当这个时候,我总是长时间地保持沉默,或者是王顾左右而言他。账不会算错,作为一个阅读者,算的是另外的一本账,我有我的算法,与阅读有关,与内心的向往有关。母亲已经帮我算清楚了,对一个阅读者来说,还有什么比拥有能够自由支配的五年私人阅读时间更值得保持沉默呢!沉默是最接近内心的一种表达。鲁迅说过的话,永远不会过时:“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多么像是干草上的那一捧雪!
那天,当我编好《布谷读书五编》以后,在书房里来回地转着,置于几上的菖蒲在阳光下闪动着细密的青绿,冬日的阳光总是让人觉得岁月静好,而逝水般的年华,留下了太多值得言说的东西。这些东西,可以让自己的生活走得更远,“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写满文字的书房,沉淀着沉香般的气息,一直沉淀到了骨头里面,每一个汉字都像是一粒光,在无数次地提醒我们,黑暗是多么的强大而漫漫无边。我想说的是,当年孔老二站在河边,望着朝前流去的河水,所发出的那一声古典的感叹,也有显得苍白的时候。
前几天,与外省的一位酷嗜围棋的书友,在微信中聊书,聊到了《布谷读书》以后的那三编。书友说,他又集中并有选择地读了一次,读得有些慢,似乎读出了文字以外一种味道,感觉像是一位阅读者进入收官阶段落下的先手。在书友眼里,续编、三编、四编简直就是安放在棋盘上的三枚官子,因为掌握了先机,算得上是大官子。书友说的是围棋的行话,也蕴含谬誉,却颇具意味,说出了我想表达的意思,如果要我说的话,说不出如此形象的比喻。
人生如棋。布局、中盘以及收官三个阶段对人生来说,都是重要的,不可或缺。人生进入后半程,何时收官,时机的选择就尤其重要了,按照那位书友的说法,需要掌握先机,抢得先手,也就是说,不要过于留恋中盘,中盘的博弈往往很迷人,但该转身时不能犹豫,要及时转身,假如一味沉溺于中盘博弈的快乐之中,就会失去官子的先手,应该收的官子就收不到了,布局、中盘阶段获得的优势很容易会就此失去,甚至来不及收官,棋局已经结束了。
其实,人生远比下棋要精彩。人生不在于谁胜谁负,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胜负之分,衡量胜负也是各有各的说法,无非就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个世界。我只想重复书友说的那层意思,对人生而言,布局以及中盘的博弈是迷人的,但在收官阶段能够抢得先机,保持先手,同样是迷人的。
书房里沉香般的气息,始终是那么迷人。……千帆过尽,潮起潮落,我下我的棋,春天看花,朝露涤非,秋水浸荻,日斜收官。我自信,我是一个有阅读能力的人,同时,我庆幸自己是一个热爱阅读的人,要不然,生活将会是多么的乏味和晦暗。
这是我想要的生活。
2013年除夕之夜母亲慈祥的微笑,给予了我的生活以无尽的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