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江阴市教育局等联合发布了《关于命名第一批江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示范学校的通知》,10所学校榜上有名。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让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专业的教师成立了工作室,多年来,学校一直致力于将江阴一些代表性的美术类非遗项目引进学校、引进课堂,先后为青阳的麦秆画、夏港的虎头鞋、利港和南闸的百寿图等做过系列开发设计。
2018年9月,江阴高新区实验小学就聘请了江阴非遗传承人师资,开设了“虎头鞋、麦秆画、通草堆画、面塑、剪纸、工艺百寿图”等6项非遗课程,并且成功策划举办了“非遗作品拍卖会”“非遗课程成果展示汇演”等活动。
长泾实验小学开设了剪纸、发禄袋、泥塑、中国结、拓印等二十余个非遗项目的相关课程,其中发禄袋非遗项目多次在江阴市及无锡市级重大活动上进行展示,同时学校也进行小狮子舞教育教学的开发与研究,使小狮子舞文化逐渐成为学校校本特色。
城西中心小学组建“城西博悟院”,学生们借助“博悟少年成长营”这个平台,与历史对话、与文物对视。
虹桥小学不久前围绕“非遗美食”“非遗手艺”“非遗舞蹈”专题开展了展示运动会。作为江阴非遗传承示范点,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既是校本课程的创新实施,也是提升学生品格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非遗”进校园,每位学生都已学习了2-3个本土“非遗”项目。(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