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藕塘中心小学根据自身文化特质在课程建设方面进行了长期探索,以“立足儿童 成全成长”为内涵发展主题词,形成了“一校两院”校本特色课程。它们既是课程建设的平台,又是学校特色发展的抓手,更是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基地。
少年农学院:建构劳动教育课程链
十六年来,学校建设“少年农学院实践基地”物型场域,进行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和校本课程特色化建设,建构适切儿童的劳动教育课程链。实践中,学校以“普及+提高”为基本实施模式,有序列、有层次、个性化地实施课程,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直接经验,拓宽了学生的学习视野,提高了学生劳动情感的认同度。
学校基于少年农学院“小荷微农场、小小农展馆、小荷美食工坊、小小组培室、无公害检测屋、小荷感知园”六个主题场馆,制定了《少年农学院课程标准》,确定了“花、菜、桃、物”四个研究主题,开发了《我们的乐园——少年农学院》校本教材,荣获“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成果”二等奖、“首届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评选”特等奖。此外,学校还依据课程标准、基地条件、时令特点和学生实际编写各年级《课程实施纲要》,进一步细化各年级每学期的学习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任务。
少年书画院:架构艺术课程体系
学校于2007年创建了少年书画院,并与北京徐悲鸿纪念馆、江南大学艺术学院协作,分别挂牌“无锡市徐悲鸿学校”和“江南大学实验协作基地”。学校通过参加各级各类书画艺术比赛和组织各类艺术书画活动、编印书画作品专辑等为学生搭建展示作品、展示自我、展示成长的舞台。
根据学校内涵发展规划和少年书画院特色课程开发建设实际,依据课程标准、学生需要和学校基地及周边资源,学校编写了《少年书画院课程实施纲要》,明确了各年段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任务,选取了蔬果、花卉、动物等内容作为主题版块,编写了少年书画院水墨画校本教材《藕塘雅韵》。学校还结合当地的社会环境,发掘其中蕴含着的丰富资源,为校本课程的实施提供各种有效的途径,让美术课走出课堂,为学生提供美术活动的场所。
在特色课程实施中,学校坚持普及和提高两手抓。在普及层面上,以美术课为主阵地,以书画院校本教材为依托,结合区“有一项艺术特长”质量标准,把人人有一项艺术特长作为要求。在提高的层面,组建学生书画社团,由外聘书画老师对学员进行提高培训,挖掘了一批优秀的有艺术特长的学生。
少年军校:打造爱国主义教育课程流
学校少年军校创办于1995年,建有藏品丰富的少年军校陈列馆、以红军长征为主题的军事拓展基地、基于VR的国防教育趣学空间,编写了《少年军校控制程序》,创办了《小军人报》,开发了36个主题活动方案。学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 “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2019年9月,《军品润德:少年军校特色课程建设》被评为“无锡市小学特色文化建设工程项目”。
学校借助少年军校陈列馆、军事拓展园、国防趣学室等主题文化活动区展示少年军校的发展历程,开发与长征历史故事相整合的模拟项目,校外依托驻锡73037部队、阳山烈士陵园、锡流纪念馆等实践基地,通过远足参观、实践体验、访问研究等活动,让学生在体验、探究中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情怀,并通过规范导行课程、活动育品课程和实践润心课程努力培养和提升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
以“军品润德”为主题,学校统筹安排重组教材内容,依据学生年龄特点,融合学科资源,基于学科,超越学科,以建设不同年级、不同学段纵向勾联和不同学科的横向融通的课程体系为重点,以整合的思路有计划有目的实施教学,力求使学生获得关于现实世界的直接经验和真切体验,实现学科课程不能达到的教育效果。
学校校本特色课程的开发和完善,增加了课程的多样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满足不同潜质学生发展的需要,使核心素养在校本化实施中落地生根。
(无锡市藕塘中心小学 李华)